青 冈 栎 八 大 房
不知是灵感的冲动,还是情感的驱动,从来没有这么急于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付诸于笔墨,这缘于近期 的一次古村落之行。
龙门河古村落,地理坐标为北纬 31°15", 东经 115°20″ ,听名字就是一个青山秀水有故事的地方,名字源于村里 自然形成的一大一小两个鲤鱼跃龙门景观。从木子店镇西行 约 15 公里即到达。古村落在峡谷中的一条深沟和一座大山 之间呈“一”字形布局。村口一半圆形小广场,这应该是农 耕时代的稻场吧,还保存为完好。由此出发,踩着发亮的石板路,一路由低向高,大约十几栋青砖黛瓦的老房子错落有 致,大部分都经过了翻新,跟别的古村落建筑别无二致,而 让我更感兴趣的是中间一栋保持原汁原味的古民宅,据村支书介绍,这里原居住的是一李姓大户人家。依山势拾阶而上前后相连的几栋老房子,破损的门窗、坍塌的房顶、斑驳的墙体,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易逝的时光,阳光照进来, 每一块石刻、每一根雕梁、每一扇门窗、每一个角落、一砖一瓦都看得一清二楚,精湛的工艺、深刻的寓意让我敬佩和折服。村里对待古建筑的这种态度和做法我深表赞同,北京的圆明园不也是这样的吗?
从古宅出来,门前横亘着一条宽约十几米,一直延伸到 村外的一条深沟,深不见底,都被树枝和灌木覆盖,绿油油的一片,深沟的上沿很有规则地并排着八颗粗壮、高大、茂盛的青冈栎树,每棵树树龄都在260年左右,直径都在1米以上,这就是我慕名而来的“八大房”,名字挺诱人,故事更精彩,这是发生在清朝时期的一个真实故事,村里的李姓大户人家是读书人出身,温文儒雅,德高望重,家里人丁兴旺,儿子大婚诞下第一个男孩子后,为表喜庆和纪念,就在 门前的深沟里种下一颗青冈栎(当地人称之为橡树),此后一直沿用这个仪式,每添一口男丁就种下一颗树,直到生了 八个男孩种下八颗树,八个孩子就像这八颗青冈栎,历经风 雨茁壮成长,最后都走出了大山,八颗树在门前,八兄弟就 在身边!八兄弟身在异乡,不论走得多远分开多久,始终就像家乡的这八棵树,根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在此影响下,村里逐步形成了一种“添丁植树”的风俗。难怪了! 放眼望去,村前屋后的山上、深沟的沟壁、边沿上漫山遍野 点缀的都是高大、翠绿的青冈栎,据权威统计,树龄在 150 年以上的青冈栎村里共有 268 颗,如此规模的古树群落,应 该是龙门河古村落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站在“八大房”下,山谷是如此的寂静,空气是如此的清澈,山风是如此的清凉,我一边在深切感受“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意境,一边又思绪万千,久久不愿离去。
前是深沟,后是高山,无一寸良田,古龙门河人在如此 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发展,使我深受教育,这是对生命的 敬畏,对自然的敬畏,这需有钢铁般坚强的意志和毅力,给予了我克服任何艰难险阻的信心、勇气和力量。
“八大房”的故事给了我思考和启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可以成为我们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从自己做起,从日常 工作生活做起,古人“添丁植树”的智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 鉴。 我想到了乡村振兴,打造古村落旅游不能简单的复制, 修路、造亭、挖塘、改造古房,这些基本的硬件建设固然重要,但更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挖掘、提供一些能够触动 灵魂、鼓舞斗志、启迪智慧、改善民风的人文故事和环境。 我还想到了殡葬改革,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 埋在春天里,不要坟冢,不要墓碑,植一棵常青树足矣,与 青山为伴,与大地同在,永远沐浴阳光、雨露和春风。
2022 年 5 月 20 日
王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