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备受追捧的网络论坛——西祠胡同最近又被推上了热搜,不过这次不是因为引来重磅投资,而是因为它要被1元钱甩卖。
根据江苏省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的公告显示,西祠胡同将1元钱转让500万股股份,发起时间为2022年3月18日,报名截止时间为2022年4月18日。
承载着80后记忆的西祠就这样悄然谢幕,引发不少网友的追忆,甚至有人感慨“青春BBS已逝”。
昔日的华人社交大鳄 如今难下载
一度跃居全球排名第二华人社交网站,“西祠胡同曾经的风光,绝对不是吹的”,版主yagoo(胡翊)说,当年的公开版面“记者的家”,几乎所有想得起来的媒体,都在西祠有账号,最红的时候,去任何一个有媒体的城市,都有人接待。
不过曾经多风光现在就有多凄凉,据江苏省产权交易所挂牌显示,截止2021年11月30日,南京西祠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当月审计的公司资产总额为186.80万元,负债总额433.29万元。
4月19日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尝试用手机登录西祠胡同的页面,进入网页版后,发现首页已经找不到登录入口,页面上提示“立即下载”,但点击过后却跳转失败,依然下载不成功。
记者尝试用手机登录西祠胡同的页面,依然显示“立即下载”,但点击跳转后,却找不到下载的选项。不仅如此记者分别尝试在苹果和小米应用商店搜索“西祠胡同”,但均无法搜索到。
记者注意到,今年头两个月,西祠公司被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法院四次列为被执行人,累计被执行总金额达17万余元。
不仅如此,近年来,西祠公司还卷入多起司法纠纷,记者通过天眼查app查询发现,关联西祠公司的风险总数为291条,其中涉及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网络侵权责任纠纷、名誉权纠纷、劳动争议的案件分别达到45起、21起、18起、10起。
一时兴起写了个程序 没想到火了
“1998年,我的颈椎病犯了,一时无聊,就写了个程序,随意起名西祠胡同发布,没想到后来成为最热门的网站。”刘琥接受采访时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他创立的西祠首页需要注册,自己注册的名字叫“响马”。进到聊天室,有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名字,“乱坟岗”、“狂教”、“飞刀”……见证了那个年代青春的恣意。
2000年的时候,刘琥把西祠胡同出售给一家公司。当时,网站在互联网初期寻找盈利模式十分艰难,经济捉襟见肘,能卖出已经不错了。“如今我也不后悔,若不把西祠胡同卖了,也许它早就死了。”
将西祠胡同出售后,刘琥从高校辞职,去了一家上市公司。2005年,西祠胡同面对强劲的对手天涯,竞争日益白热化,有一些粉丝转往天涯,看到人气下滑得厉害,对西祠胡同有深厚感情的刘琥去到收购西祠胡同的公司,并在2006年至2007年,将西祠胡同发展至高峰期。刘琥也想过把西祠胡同从公司中剥离出来,转型移动社交网站,但没有成功。毕竟当时的公司,并不能给西祠太多资金支持。
2009年,新浪推出微博,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类的社交网站,用户可以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随时随地发布出来。对西祠和天涯等社交网站造成很大冲击。
微博等新社交形态的影响,加上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导致西祠的运营状况很不理想。“我们曾做了很多探索,比如向用户收费,推出广告系统等,但遭到用户抵制。”刘琥说,2010年前后,西祠用户增速开始变缓,被微博、QQ、微信等甩在后面。
2011年,刘琥再次离开西祠胡同,作为大学教师出身的他,经营这么多年,并未给自己带来多少财富,“仅相当于当时市价的一套房子而已。”
1998年创办,2000年离开,2005年回归,2011年再次离开,刘琥见证的不仅是西祠胡同的兴衰,更是互联网的更新迭代。
西祠成了他的媒人 写满年轻时的回忆
“我真的特别感恩,和爱人在西祠相识,后来走进婚姻的殿堂。当时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在西祠开账户,写成文章分享自己的生活,也给了我一个展示的舞台。”4月18日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电话采访到西祠胡同“南京娱乐圈”的版主yagoo(胡翊),虽然胡翊已离开西祠到其他地方工作一年多,但谈起西祠胡同还是特别有感触,“如果2019年西祠转型成功了,或许会成为当今一个大型的微信公众号。”
胡翊在1998年初创期间便加入了西祠胡同,成为西祠胡同的写手,2003年后,任西祠“南京娱乐圈”版的版主,从此专职在西祠胡同工作。“2004年,我和我的太太在西祠相识,当时,在南京玩的方面,我可以算是一个专家,因为版面名字是‘南京娱乐圈’,所以有很多娱乐行业的企业投广告。我妻子是南京广播电视报的,他们当时策划一本《南京指南》,就是关于南京哪些地方可以吃喝玩乐,她就来我的版问我。”胡翊嘿嘿一笑,仿佛重温了那时的温馨。2010年,胡翊与太太领证结为夫妻,西祠算是个“大媒人”。
谈及西祠被一元钱转卖的事情,胡翊有些落寞,毕竟那是年轻时的记忆,“其实,2017年的时候就在改版,当时西祠以前的发帖记录都看不到了,这对粉丝们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毕竟是青春的见证。后来2019年9月18日那天,彻底登不进去了。”
时事版主负责把关 曾把不法分子删跑
“如果让我对西祠胡同一元钱拍卖谈点感受,那就是青春的回忆!”西祠胡同《社会广角》讨论版的版主“木马计”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解释自己的名字说,1999年加入西祠胡同后,注册时起了个名字叫木马计,希望自己能像古希腊“特洛伊战争”中的特洛伊木马一样有心机。
《社会广角》是2000年4月开办的版面,当时西祠有很多讨论版但涉及民生的几乎没有,木马计“心血来潮”没有多想就起了这个版名。《社会广角》的帖子经常被推荐到胡同口(类似于今天的上热门),因此讨论版也吸引了不少优秀写手。网友“白花猪”是“莱尔斯丹”中国区总监,她的丈夫遭遇车祸离世,他们养有一条爱犬,她以此写了一篇怀念文章发在《社会广角》,这篇帖子被推上了胡同口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早年西祠站方没有关键词过滤,做时事讨论版的版主是很辛苦的,不但要考虑聚集人气,提高讨论版知名度,而且要负责帖子的审核把关。”木马计说,有一次,不法分子在版里发帖,自己从晚上11点一直删帖到第二天早晨6点,“他发一篇我删一篇,最后,我把他删跑了为止。”
“热闹”成为过往 青春最值得回忆
“2000年的时候,我正在《扬州晚报》做体育版编辑。报社当时新闻采集已经完全电子化了,电脑成为我们工作的一部分,上网更是工作中的重心。在报社师兄的推荐下,我第一次知道了西祠胡同。”曾经的媒体人宋阳标接受采访时坦言,大学同学都喊他老宋,于是就注册个“老宋”的名字。
2000年的西祠是讨论版的天下,可能是厌倦了聊天室和网友互相谩骂,西祠网友的热情在无声无息中转向了讨论版,这一年西祠出现了N多的讨论版。
老宋看了一段时间,突然想:怎么没看到我们新闻人的版块呢?于是在胡同口搜索了一下,看到一个版叫《记者的家》,版主叫“牛吃草”,每天都有人爆料。但是这个版还是秘密版,不公开,必须要版主同意才能加入。“于是我就给版主留了个言:我能进来吗?”
那时的西祠,衣食住行、吃喝玩乐都能找到自己的圈子,大家穿着各式“马甲”在虚拟的世界里寻找着自己的定位和价值。
网名“牛吃草”其实是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专业95级的刘建平,他随手注册了一个版,扔在那儿没管,没想到会有人想进来看看。
宋阳标的留言,让“牛吃草”觉得这个版块还是有价值的。于是他后来改为公开,又找了自己的同学和学弟学妹来版上凑热闹。
《记者的家》当时火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几位版主想去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有媒体的地方,都会有人接待他们。
每天版面上面都会趴着几百个“匆匆过客”(注:西祠胡同未注册,直接看版和登录时间过久掉线的,都显示为匆匆过客),这就是各大媒体的人趴在那看热闹。
版面上有新闻业务讨论,有新闻界的时事八卦,还有很多对媒体界自身监督的文章。
“现在回过头来看,那时候不仅仅是互联网的青春,也是第一代互联网媒体人的青春时代,虽然文字直白浅陋,却压不住文字里透露出来的勃勃生机。”宋阳标说,他自己也是因为在“记者的家”结识了很多媒体朋友。
宋阳标认为,《记者的家》在网络还不是很普及以及移动终端还没有出现的时候,起到了媒体界信息中心的作用。“大概青春永远是最好的,也是无法追回的。所以,也是最值得怀念的。”
实习生 许银豪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振杰
编辑/叶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