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村名刍议
刘继绵
序言
笔者是土生土长的邳州人,虽20岁当兵来新疆50多年,却对家乡一往情深。本文所议之题,疏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万望读者、乡亲和专家不吝赐数。
村名,是一个村庄的名称、代号和名片。村庄,这个单位名称,通常情况下是指先民们聚集在一起生活的人居群落,所以又叫自然村庄。村庄是人类聚落发展中的一种初级形式,因为过去人们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为主,所以又叫农村。
村庄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远古的部落居寨。从游牧业发展到农业,是先祖们族群聚居的开始。有了以农业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便形成了千家万户的自然村庄。于是便有了村庄的袅袅炊烟、万家灯火、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蓬勃茁壮。
村庄的人口规模主要依据当地的人口密度、自然地理、经济水平而定。如果按照国家行政单位来说,有的是几个自然村庄合为一个村级单位,所以又叫行政村。现在乡镇下属的村委会,就是设在行政村这个最基层的组织。
我这里要说的仅仅是咱们邳州境内自然村庄名称的类型:
1、以其村庄的主体姓氏而起名。这是主要的,也是绝大多数的。
如:张庄、李庄、大王庄、小王庄、吴庄、陈庄、薛庄;刘马庄、苏村、韩家村、夏家村等。
绝大多数以姓氏为村名的村庄,都是根据最早来到这个村子,而且这个姓氏在村子里有很大影响力。在邳州境内,这种村庄名称最为普遍。
又如刘马庄、苏家,这里一听便明白,是两姓或三姓为主的村庄。无论大村或小村,多姓杂居的现象很是常见。但这种村名的叫法,却为数不多。
2.以其村庄所依托的生活设施而起名。这也是常见的,为数较为普遍。
如:刘井、三里井、徐井、井墩、井栏、高井涯、前井;东坊上、西坊上、大坊上、小坊上等。
井,是乡村的基本生活设施。就拿刘井村来说吧:据《邳州文化》曾载“清朝乾隆年间,有几户姓刘的人家来到此地,掘了一口水井,取名“刘井”。从此,他们便在这里以种地为本,繁衍生息,传世发展,逐步形成以刘姓为主体,且远近有名的大村庄。”在人民公社化時期,共划为十个生产队。常住1050户、人口3018多。至于“坊”,则可以理解为各种生活作坊。如油坊、染坊等。
3.以其村庄的地貌特征而起名。这是常见的,为数较为普遍。
如:魏台子,这里地处古邳以北的古黄河故道,地势低洼。这里魏姓的人家便垫起宅台子而建筑房屋,才能因地制宜,传世发展;而诸如周围沿河道的胡井涯、聂河涯、龚湖、凌湖、彭湖、杜湖、薛湖、钦洼、周滩等,虽未以“台”起名,也必然得象魏台子那样垫起宅台子,才能筑屋成家。否则,将会遭遇“水淹七军”的。
4.以其村庄所依托的山岭地势而起名。这也是常见的,为数较为普遍。
如:岠山(204.70m)、艾山(197.20m)、禹王山(124.60m)、黄山(110.60m)、上城山(103.20m)、张山(101.40m),以及土山、毛山、白山、石山、甘山等。这里有必要说明,土山虽不象岠山、艾山、禹王山那样高大壮观,但在古时却能高居而成为军事扼守的制高点。看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便知。不然,关羽何以居高临下,虽困而不屈呢。而地处邳州西南部的毛山、白山、石山、甘山,也都是些小山包。
5.以其村庄所依托的河洼湾塘沟滩而起名。这又是常见的,为数较为普遍。
如:皂河、运河、岔河、夹河、过河、堿河、新三河、双河、力河;
洼:河湾、窑湾、黄湾、龚湖、徐塘、合沟、前沙沟、后沙沟、栗沟、周滩子等。这里不难看出,这些村应居住的地方是处在地势低洼的地方。
6.以其村庄所依托的场地设施而起名。这又是常见的,为数较为普遍。
如:新河镇的袁场、张场、林场、西新场、东新场、刘场;戴圩衡的八场、马场、王场、吴场、戴场、李场、周场、刘场、上丁场、魏场、庄场(上庄场、下庄场、小庄场);炮车街的王场、宋场、陆场、宋场、陈场、吴场,、曹场、吕场、苗场、纪场、葛场、马新场、孙场;官湖镇的汪丁场、黄场、许场、戴场、沙场、刘吉场;还有西塘场、东塘场等。就邳州全境而论,以“场”起名,在邳北地区较为明显多见、且相对集中。
7.以其村庄所拥有的果树园林而起名。这并非常见,为数不多。
如:果园、桑园、枣园、桃园、梨园、北桃园、葡萄庄等。这些是指纯粹的果树园村;而红园、曹园、张园、薛园、后吴园、前吴园,则指姓氏所拥有的果树园村;而前园、北竹园、陵园、柳园、北柳园等,则是与所处的方位有关。
8.以其村庄所依托的建筑物而起名。这又是常见的,为数较为普遍。
如:陈楼、魏楼、杨楼、吴楼、杲楼、朱楼、娄楼.鲁楼、南曹楼、王楼、苗楼、耿楼等。这是因为在旧社会,兵匪作乱,盗抢横行,百姓生命财产难得平安。乡村只有构筑墙院炮楼,以防御匪贼,故因其为村楼。而如聂阁、吕庙、朱庙等,则是有庙阊存在。
9.以其村庄的规模大小而起名。这又是常见的,为数较为普遍。
如:大湖、大庙、大许家;大王庄、小王庄;小吴庄、大吴庄;大议堂、小议堂;小土山、大土山;小郭湾、大郭湾;可怜庄等。这里要说明的是,可怜庄是专指其居住人家和规模的大小。解放后,可怜庄并非可怜。
10.以其村庄依托于集市而得名。这又是常见的,为数不多。
如:八义集、薛集、王集、高集、李集、陈集、墩集、衡集等。从整体来看,这类较少,这是否说明在过去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条件下,集市贸易场所并不多见?
11.以其村庄与古代历史事件有关而起名。这并非常见,为数不多。
如:大议堂、小议堂、五圣堂、罗堂;刘井等。议堂,即议事堂,据史料记载,这里曾建有议事会堂场所,故此得名。而刘井村,则另有史料事件记载:“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一日,刘邦率兵三千屯于土山西南角下,准备三日后与项羽合兵攻打下邳。军营初定,但无水以起灶。只因此地百姓平日饮水源于岠山山顶之泉。而今邳地大旱,无山泉,奈何?军师张良谋谏,遂命兵丁在军营南、北、西、东四方凿井以解困。五日后,刘邦拨营奔徐。临别前,应居地百姓之求,赐此处为‘刘井’也。”
12.以其同类村庄所处的位置而起名。这又是常见的,为数较为普遍。
如:前刘井、后刘井;东坊上刘、西坊上刘;大刘庄、小刘庄、东刘庄、刘搂、小刘场;西韩佛寺、东韩佛寺;前梁庄、后梁庄;东沙埠、西沙埠、北沙埠;港东、港西、港中;城北、东城、西城等。
13.在一个地域范围内,存在村名重叠的现象。这是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为数不多。
如在邹庄镇:就有沙埠、东沙埠、西沙埠、北沙埠、四个大小村庄;在港上镇:又冇港东、港西、港中之分;在邳城镇:还有邳城、城北、东城、西城、城山之别;在四户镇:更有岗子、王岗子、苏岗子、姚岗子、小岗子之分……
14.还有一些名称别致的村名。这又是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为数不多。
如:三八户、大八户、三合、三合庄等。这是否在这里至少是由三种或多种姓氏组成的?笔者难以吃准,只有求教于专家和居地乡亲了。
综合以上概述,仅就邳州全境而论,以“庄”字起村名者,则最为常见和普遍,不计其数。
但却偶见以“营”、“匣”、“堰”、“口”、“圩”、“埠”、“墩” “埝”之类村名。对此,笔者难以说清,则待见于专家和读者赐数。
勿容置疑,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沿续了数千年的自然村庄必将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所替代。我们在这里世代祖居的自然村庄,将被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