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终南
我住的这条巷子官方起名曰畅达巷,但是老百姓却叫它血站巷的时候比较多。因为巷口是榆林市中心血站,故榆林人走到航宇路,如果问路,“你那客来”对方也会顺其然回应一句“血站咧”。
巷子一直向内走,有一个十字路口,那里其实是个小集市。这里住的居民比较杂,租房的人相应的较多。记得十年前,这里每天早上赶集的人特别多。摆摊设点的人从友谊路口一直延伸到九小东大门附近。有卖五金日常小杂货的,卖蟑螂药和老鼠药的,治脚气的,榨油旋打饼子的,卖凉皮的,卖杂面手擀面的,蒸馒头的,卖包子的,卖米线,做卤肉的,卖菜卖水果的,开童装店的,理发的,卖甑糕的,卖刀刀碗饦的,打调料卖粉条的,品类齐全,物美价廉。万事万物,都是物极必反。由于巷子名气越来越大,南来的,北往的,小商贩愈来愈多,于是人流量增多,堵塞了交通,遭人屡次举报,引来市容城管前来整顿。这场整顿大约持续半年,拆了许多路边的广告摊位,一时间路面清爽冷清了许多。可是半年过后,又恢复了昔日的繁华热闹。直到今天,巷子依然熙熙攘攘。
巷子的人口众多,多数来自榆林十二县,都为孩子上学,因而周围房租比其它地方贵一些。经济基础好的,租个单元楼或者独院上下两层,为的是避免自己孩子学习受到干扰,自己也可以方便一些;经济基础差的,也就将就着,两家合租一个单元,或者三四家合租一个独院,这样会省下一些钱,说不定能给全家买一袋面或者给孩子省出一袋奶粉钱。巷子的女人多为家庭主妇,她们的主要任务是全心全意照顾孩子的衣食起居,但这些女人当中总有那么几个精干麻利些的女人,她们会利用孩子上学期间打零工。有去包子店包包子的,有去做环卫工人扫街的,卖凉皮的,卖衣服的,宾馆打扫卫生的,跑保险的,超市当收银员的。总之,所有的工作都是临时性的,灵活的。
周内到了孩子们放学的时间,她们有些还得骑着摩托接孩子,然后回家做饭。孩子大一些的,不用接送,这些女人就在巷子买些白菜,豆腐,洋芋粉条之类的,匆匆忙忙地消失在人群中,但会迅速出现在自家的厨房,开始做孩子最爱吃的饭。遇到周末,她们会更忙,主要忙碌于接送孩子上各种文化课补习班,艺术兴趣班。巷子的男人基本上很少出现,他们之中相当一部分人都在外面拉煤跑大车,修水暖,贴地板,刮腻子,常年在外,很少回家。
试问那位男人不想天天陪伴着自己妻儿老小,但是现实是家里面每天都会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得花钱,不拼了,谁来为这个家的开销买单。巷子除了女人男人,还有老人。一些上班族,两口子结婚后,有了孩子,但是无人看管小孩。这样,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必然会让老人上来照顾孩子,一照顾,至少三年,甚至更长。老人照顾孩子,太过溺爱,容易将孩子带偏,所以巷子常会出现这样的身影:某某小孩放学走在某某老人前面,孩子活蹦乱跳似小猴般欢快,而老人则是右肩挎着孩子书包,左手提着孩子水壶,行走似小跑,顾盼似神游,满巷大呼小叫,怎么奈何孙儿如此不听指挥,无奈之时,只能穷追不舍。于是巷子的空气便快活了许多。
巷子,总有一些人让人钦佩。冬天,气温零下19°,晚上11点半,路边的水果摊摊旁边坐着的一定是一位陕北婆姨,她静静地等着顾客。路上行人匆匆,她的眼睛一直盯着路人,直到目标消失在她的视野之中为止。遇见顾客想要买水果,她会热情地上前询问顾客,一场讨价还价之后,顾客决定付钱时,她就会将零头少去。夏天,那些菜农凌晨3点,披星戴月,摸着黑,就开始给自己圈占摊位。
等到天亮,菜已经摆放到位,于是准备扯开嗓子吆喝顾客。他们之中,大多数已是年过半百的老汉,他们精神抖擞,来自乡下,脚下放着笸篮,人站在篮子旁,一手拿着秤杆,一手提着秤砣,偶尔吆喝几声,刷刷存在感。有些老汉不会用微信,只能收现金,但是有时候年轻人买菜,不喜欢装现金,此刻你可别小瞧了这些老汉,他会让顾客扫旁边人的微信。过后,私下兑换。后来,这些老人让儿女们给自己打印一张纸质版的二维码,干脆挂在脖子前,顾客买完扫码,他们还会凑到顾客跟前用眼睛轻瞄一下顾客的手机。
巷子里有一个职业,它是给我印象极其深刻的,那就是卖豆腐的。此职业,到了晚上11:00开始劳作,磨豆浆,煮豆浆,压豆腐,一直忙到次日早上8:00这个制作豆腐的工序才算完毕。8:00过后,他们再将做好的豆腐送到巷子的市场上去售卖。这种职业,一定是彻夜的劳作,非常地辛苦。他们一般都是等到卖完豆腐,再去抽时间休息几个小时。就是这样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辛勤地劳动,才使生命拥有了光环,一家人自然过上了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我住的这个巷,一个普普通通的巷子,巷子里住着一群平平常常的人。他们勤劳,朴实,执着,坚强,不拘小节,平凡而伟大。为了生存,才诞生了勤劳,有了勤劳,便有了可爱。战争年代,保家卫国的战士是我们国家最可爱的人;那么和平年代自然就是这些勤劳的人民才是我们国家最可爱的人。●
2022年2月4日星期五
陕西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