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归降的兵

元至正九年(1349),一名男婴在湖广宁远(今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降生,取名骆以诚。这年朱元璋已经21岁,还在凤阳皇觉寺当和尚要饭。

骆以诚的童年并不知道大元是哪个国家,因为他家的税要缴给国,而汉的皇帝叫陈友谅。骆以诚年少从军加入陈友谅的部队,是否自愿不得而知,但他十四五岁时陈友谅被朱元璋在鄱阳湖击败,朱元璋的势力覆盖了两湖地界的汉国。之后骆以诚加入了朱元璋的军队,应该是被迫,因为他的从军缘由被打上了归附标签。

归就是归降,当时朱元璋正在壮大势力,凡陈友谅、张士诚的投降将士都被编为军户,凡对方战死的将士女眷就被安置在妇女营……骆以诚已经娶妻邓氏,而且生下了长子骆寄保,在朱明系统骆家就是正军户,意味着需要世代出丁当兵。但是,明朝又有回避制度,不光官员不许在原籍做官,士兵也不许在原籍当兵——熟悉环境容易出逃(士兵的回避制度在Judy后改为没当过逃兵的就近当兵)。湖南人骆以诚就被编到了1500公里外的燕山中护卫,这意味着他需要背井离乡随军征战。

燕山中护卫设立的非常早,洪武五年朝廷设立亲王护卫指挥使司,规定亲王府有三支护卫。洪武三年燕王受封,十年后就藩时朝廷把燕山中护卫划为了王府护卫,因此骆以诚应当早于洪武十三年就到了北京,时年将将30岁。

骆以诚的卒年卒地都不详,只知阵亡于洪武年,结合燕山卫的防御功用,推测骆以诚可能死于对元征伐。一般即使普通士兵战死,部队也会在战后向士兵家属发去准确的阵亡时日,以方便后代祭祀亡人。但在南北不分昏天黑地的大漠战后统计异常艰难,艰难到可以只管活人不管死人。

既然骆家是军户,而且还有儿子,更重要的是儿子骆寄保已经从湖广搬到了北京,那就得父死子继,于是骆寄保也成了一个兵。

一个战死的兵

骆寄保接替父亲后应该继续在燕山中护卫当兵,然而史载信息他却是济阳卫的正千户。连升六级,世袭罔替,却没有记录受奖原因,也没有卒年信息,还早逝无子,一堆谜团的背后其实也容易推测——骆寄保参与了靖难之役。(另一种可能是骆以诚和骆寄保都参与了靖难,父子都阵亡,记载中骆以诚亡于洪武,而Judy后来把建文年号改成了洪武。)

骆家所在的燕山中护卫和燕山左、右护卫都是燕的王府护卫,Judy的老家底,意味着需要无条件靖难。比如战神朱能,他和骆以诚同属燕山中护卫,他是从父亲承袭的副千户,靖难后因功获得世袭罔替的成国公。靖难一直打的非常苦,连燕山护卫指挥佥事张玉都战死了,而张玉是战后认定的第一功臣,世袭罔替的荣国公,何况战死个低级士兵骆寄保。这就解释了他卒年卒地都不详的原因,燕军长期处于劣势,活人要紧,确实无暇顾及死人。

当然靖难成功后Judy开始论功行赏,作为老家底的燕山三护卫无论死的活得但凡出过力的都有大升赏,所以低级军户的骆家得到了正千户的世袭,步入武官(百户以上就是武官)行列。但骆寄保已经战死,又没有子嗣,骆家的世袭就由骆以诚的次子,骆寄保的弟弟骆寄善承袭。

为何骆家要从燕山中护卫调到济阳卫

燕山三护卫原是王府护卫,Judy当皇帝后护卫等级也要跟着提升,于是Judy一继位就直接把燕山三护卫(此时已改名北平三卫)提升为上直亲军,就是由皇帝直辖,五军都督府管不着。对应的卫队番号也被改为霸气的皇家番号:

原燕山护卫改名金吾左卫,负责警备皇城面并巡警京师各门,驻地仁寿坊(今北京东城区体育群胡同)。

原燕山护卫改名金吾右卫,负责警备皇城西面并巡警京师各门,驻地南熏坊(今北京东城区韶九胡同)。

原燕山护卫改名羽林前卫,负责警备皇城面并巡警京师各门,驻地大时雍坊(今北京天安门广场西侧)。

这三卫原先都在王府当班,都经历过靖难的洗礼,是一起扛过枪的老熟人,他们能接受刀山火海滚出来的父死子继,不能接受一个连战场都没上过,连儿子都不是的陌生人骆寄善承受这份荣誉。何况正五品的世袭已经给了他家,那就给他调个卫,一堆关系户的儿子等着当羽林军呢。

而济阳卫也不是普通卫,只是历史渊源不如燕山中护卫。济阳卫原属北平都指挥使司,在Judy把燕山三护卫提升为亲军的几年后他又把北平都司下的济阳卫通州卫大兴左卫燕山前卫燕山左卫燕山右卫济州卫提升为亲军。其中济阳卫负责警备皇城面,驻地北居贤坊,今北京东城炮局胡同,当年就是内城边上的大杂院。而羽林前卫驻地的大时雍坊东边分布着锦衣卫和五军都督府六座超级衙门,对面一路之隔是六部总部,每天在这里巡逻碰到的不是一品就是二品,是极好的混脸熟时机,大场面随便见。那时的文武官员考核升迁都有面试,胆子小就没官威,要官威就得多看多练——再没有比羽林前卫更好的去处,这样的好去处是不可能给关系都死绝了的骆寄善留着的。

话说北居贤坊的炮局胡同也不是一开始就叫炮局,是明中叶倭寇闹的很凶时朝廷在这里设厂造炮才叫的炮局。满清来了后这里属于镶黄旗,仍然原址造炮,到清末土炮失灵,这里被改成了监狱。民国换了块北平陆军监狱的招牌,日据时期换成了日本陆军监狱的招牌,但老百姓都按旧名叫炮局监狱。北京土话中把进局子说成进炮局就是这么来的,把进过局子的人叫成老炮也是这个来历。

骆寄善生活在和平年代,无功无过,守着千户在济阳卫了此一生。

一场合格的政审

骆寄善死后儿子骆广承袭千户,在济阳卫待了段时间后骆广的属卫又调回了羽林前卫,这次调动背后隐含了一件大事——土木堡之变

正统十四年(1449),英宗朱祁镇亲率二十多万大军出征瓦剌。从宣布亲征到部队开拔只用了两天,也就是说没时间动员京外兵力,随手能抓到的除了京营就是皇帝直属的二十六卫亲军——何况亲军本身就有护驾之责。然后这二十多万人在土木堡伤者过半,阵亡三分之一,部队建制被完全打散。

瓦剌军随即进逼北京,郕王朱祁钰继皇帝位后命兵部侍郎于谦组织北京保卫战。北京的城墙再高也不能空着,上面需要人手,然而各地的勤王军才在路上,事实上到北京保卫战结束勤王军都并未到达京城。于谦只得把留守北京的二线兵员又划拉一遍,组织了二十多万人打防守反击,其中自然包括英宗亲征时挑剩下的亲军卫留守人员。

土木堡之战和北京保卫战死伤无数,各参战部队战后都需要恢复编制,而羽林前卫身份特殊,作为曾经的燕王三护卫它和红四军对我军的意义是一样的。因此新补进羽林前卫的兵员必须政审合格,而根红苗正的骆家显然通过了这场审查——骆家前两代军户都是燕山中护卫的人。

这就是骆广从济阳卫改调羽林前卫的推测原因,虽然级别还是正千户,但却离皇帝近了,为骆家成为锦衣世家打下了缘分基础。

一个养马的头头

骆广去世后其子骆胜承袭羽林前卫正千户,弘治年骆胜又从羽林前卫改调兴王群牧所,这次调动和一位王爷有关——兴王朱祐杬

朱祐杬在成化的成年儿子中排第二,成化驾崩前封他为亲王,排第一的是朱祐杬的异母兄朱佑樘,即弘治帝。朱佑樘六岁前受万贵妃的影响长期生活在幽禁环境中,解禁后被立为太子,第二年小兄弟朱祐杬出生。朱祐杬在京生活了将近二十年,和皇兄朱佑樘的兄弟感情一直非常好,好到弘治五年(1492)朱祐杬大婚的王妃(嘉靖妈)是朱佑樘给弟弟选的,而且皇帝还亲自下场主持婚礼。亲王大婚意味着成年,必须出京就藩,但弘治出于对朱祐杬的亲情又把两口子留在京城生活了两年,于弘治七年才前往湖广安陆州就藩,而亲王就藩是需要护卫的。

燕山左、中、右护卫是燕王藩府的护卫,而兴王府同样也有,只是人数不比那时(Judy削过)。此外亲王护卫指挥使司还规定王府有一个负责仪仗的仪卫司,两个负责步兵操练的围子手所,一个负责豢养马匹的群牧所,都是千户所。按惯例,亲王就藩所需的护卫军士是从后军都督府、亲军卫、在京卫所选拔,选上谁谁就得随藩王一起到藩地世代就藩,个人不许私下调换。羽林前卫属于亲军卫,千户骆胜就被选中了。

骆胜是骆家到北京的第四代,骆家的亲属、圈子、房产、地产都在北京,现在要搬到千里外的湖北钟祥,其实算一种发配。骆胜在羽林前卫本身就是千户,群牧所只是千户所,相当于他的官职没有升,也就成了养马的头头。

弘治七年(1494),骆胜带着妻子儿子,扈从兴王朱祐杬就藩湖北安陆州,此时他的长子骆安已经是个20岁的成年人。

锦衣世家是这么炼成的

钟祥的生活即没有京城的繁华烟火也没有边疆的外敌骚扰,平淡的日子一过就是二十多年,兴王也承袭到了第二代朱厚熜

骆胜高寿,活到正德十五年(1520)才去世,其子骆安承袭群牧所千户时已经48岁。大器晚成可能就是形容骆安这种人,袭职后的第二年(1521)天降大饼于兴王府——正德驾崩,没有子嗣,朱厚熜被选为皇位继承人。

朱厚熜于1521年4月初2从兴王府起程前往北京,路上的扈从首领正是骆安,究其原因并非他官职最大,只是年近50的骆安最老成持重。朱厚熜22日抵京,当日继位,是为嘉靖皇帝。5月初5,登基13天的嘉靖开始改组统治班底,首当其冲的部门就是锦衣卫。嘉靖用原兴王府的几十名护卫全面接管了锦衣卫,原群牧所正千户骆安被擢为从三品的锦衣卫指挥同知,世袭。骆家就此成为锦衣卫世官。

指挥同知上面还有个顶头的正三品指挥使,时任指挥使是嘉靖从锦衣卫本卫提拔上来的一位老人,叫朱宸。因为嘉靖带来的这群乡巴佬不熟悉京师环境和各衙门的办事流程,需要个老业务员带一带。嘉靖二年正月朱宸被弹劾致仕,升骆安署都指挥使掌锦衣卫事提督官校,正式升为锦衣卫指挥使是嘉靖四年正月。

嘉靖九年底骆安被弹劾,念及王府久情嘉靖并未降罪,只是将他的待遇降到正四品的指挥佥事后让其致仕。算起来骆安掌锦衣卫事前后八年,并不算短。退休后的骆安又活了将近二十年才去世,终年77岁。

话说骆安去世后的墓志铭是位翰林院编修撰写的,这位编修十七年后进入了嘉靖内阁,官拜文渊阁大学士,又过了五年成为隆庆皇帝的内阁首辅,名叫高拱

生娃真难

骆安高寿还身居要职多年,但其妻却无子,只侧室于嘉靖十年(1531)生一庶子骆椿,这年骆安已经58岁。

19岁的骆椿承袭的是父亲退休时的锦衣卫指挥佥事职衔,至此骆家的家世已经起了大变。骆家从二世到五世承袭的都是正五品千户,而六世开始是正四品的指挥佥事,还是锦衣卫。但好运不长久,骆椿30岁就去世,已婚无嗣,去逝原因不详。

骆家的人丁始终不旺,持续多代单传,第一次开枝散叶是四世祖骆胜,生有骆安骆定骆寅三个儿子,但随着骆椿早逝长房骆安一脉就算断绝。可骆家的世袭偏偏在长房(骆定有恩受的锦衣百户,应为带俸),而且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锦衣卫美差,于是骆家以骆椿亲兄的名义上报了一个人申请袭爵,叫骆秉良

骆秉良长骆椿五岁,他当然不可能是骆椿的亲兄长,如果是当年承袭职位的就直接是他。骆秉良应该是骆椿的堂兄,也就是骆定或者骆寅的儿子。生骆椿的时候骆安已经58岁,两个弟弟的孩子完全可以比哥哥的孩子大好多岁,还不止一个。骆秉良可能是和骆椿年龄最近的一个,因为按照法统骆秉良需要过继到长房给大伯骆安当继子。

那找一个小辈直接过继给骆椿不是更方便吗?理论上是但实际操作上不是,幼子成年(16岁)之前袭职的俸禄是半俸,而且一定是候补官职,等长大了能不能补到实缺那是非常考验家族势力的。当时的武官系统普遍官多于职,像锦衣卫的一个中高级职位上往往挂着十几二十个带俸官盯着补实职,那还经得住等。

事实上骆秉良最后承袭的也不是锦衣卫指挥佥事,而是骆家祖传的正千户,理由是指挥佥事已由骆椿承袭了一辈,需要降级。就这个千户恐怕还是带俸。

不能说的秘密

骆秉良35岁接替骆椿承袭锦衣千户,此时他应该没有儿子,袭职后不知骆秉良活了多少岁,但应该也没生下儿子,否则袭职的下一代骆思恭就不会出身不明。

骆思恭通过京卫武学会举出仕,万历三十年(1602)被补为锦衣卫南镇抚司佥事,四十年以指挥同知管锦衣卫堂上事,四十四年(1617)以指挥使升都指挥佥事,成为锦衣卫最高长官。泰昌只当了一月天子,而就这一个月骆思恭还升为了左都督,继续掌锦衣卫事。天启在位时骆思恭也接连高升,但左都督已是到了头的正一品武职,那就少傅太子太傅的往上加衔。可见骆思恭还是有些能耐,因为天启时朝廷的红人叫魏忠贤,而骆思恭不是阉党

比升官更蹊跷的是骆思恭的出身,他的出生年月,父祖一概不详。而高官会往上追封三代诰命,这些不清楚只能说明骆思恭不想别人知道,骆家有不能说的秘密。

骆秉良是骆椿的堂兄,这事可以说,但不说清楚,具体是骆定还是骆寅的儿子不知道,但和骆安好歹有血缘。骆思恭和骆椿、骆秉良的关系压根不说,只说是骆安的后裔。假定骆秉良无子,再从他的堂兄弟中过继一个到骆秉良门下,作为骆安的孙辈袭职是没有问题的,因为骆家只有骆安这支有世袭,不存在其他房头更强而看不起锦衣千户世袭的情况。但骆家只模糊的说骆思恭是骆安后裔,非常避讳详细的出身,可能是骆家当时出现了最糟糕的局面——骆安、骆定、骆寅三兄弟全都没有孙辈,就是说骆家的根脉完全断绝。

那骆思恭很可能是招赘进来的改名女婿,亦或养子。明朝允许军户在继役出现问题时由女婿或养子代役,但根脉断绝显然不是什么体面事。只有这样骆家才不愿提及出身,这种推测的出发点是骆家多代人丁不旺。

燕衣阁这个牌子好吗(燕衣阁这个牌子好吗怎么样)插图

两朝为人

骆思恭有两子,致仕后骆养性以锦衣百户的恩荫入仕,以左都督加太子太傅衔提督东司房掌锦衣卫事。这个衔比他父亲少个少傅,但也是正一品武官,尤其是崇祯时的正一品,活人真不多。

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自缢煤山。义军入城后以助饷为名到处严刑追拿明廷官员搜刮财产,并且规定了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五万三万等数额。九个锦衣卫堂上官被辱死四人亡匿四人,只骆养性纳金三万免死独活(此处金应为银子)。

随后李自成率军携明太子朱慈烺叩山海关失败,退回北京匆匆登基后旋即撤走。当时传言吴三桂将奉朱慈烺回京继位,骆养性等许多大臣前往朝阳门外奉迎太子,结果来的是摄政王多尔衮,骆养性遂率众降清。多尔衮为了维稳任命骆养性为天津总督——清朝第一位总督,时间是顺治元年,准确说是1644年6月初3,距离崇祯自缢不足80天,可谓尸骨未寒。

维稳是一时之需,不久骆养性即遭罢职。他有两子,长子骆祚久在康熙年以监生做过两任从化知县,次子骆祚昌无作为。不知骆养性给儿子取名的国祚长久是指明还是清,但都无法改变骆家湮没在历史烟云中的命运。

这是一张图片
专业宝宝起名

添加微信:77562256

免费领取100个高分名字

备注:高分名字,即可领取!

请一定要填写备注,否则不通过!

也可扫码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