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县的屠夫难巨是附近有名的孝子,家境贫寒,他的父亲早逝,母亲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大。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因此,难巨甚是孝顺,对母亲的话言听计从,从不反驳一句。
长大后,勤劳能干,不仅杀猪宰羊的赚钱,且还至山上打柴。
家里有什么好吃好喝的,都留给母亲,对母亲关心备至,呵护有加。
他虽是个粗人,言语粗鄙,声如洪钟,可从来没有大声对母亲说过话。
母亲难氏很是欣慰,每天都过得舒舒服服的。
只是有一事不顺心,那就是难巨已经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
可因为家贫,仍没有媒婆前来提亲,很是忧愁,郁郁寡欢。
难巨看在眼里,很是烦恼。
他倒是不着急自己的亲事,可他看不得母亲难过。
可自家家境贫寒,谁会把女子嫁给自己。
他每每看到母亲难过的样子,心如刀割,恨不得抢个女子做媳妇。
有一天,他去外村杀猪。
主家乃是一潘姓老翁,家境一般。
难巨目睹他们夫妻俩年纪大了,家里只有一女。
交谈中,才知道,他们夫妻俩年近四十才有了女儿珠儿。
觉得他们一家人没有男丁不容易,杀完猪后,帮忙挑水。水缸里水满,又去院里劈柴……忙得不可开交,满脸大汗。
老夫妻俩目睹,相视一笑,很是喜欢他。
早就耳闻,他是个孝子,真是闻名不如见面,果真是个好后生。
遂留他吃饭,热情的招待他。
难巨吃完饭,有了醉意,欲要离开。
潘老翁把一块熟肉给他,让他带回去给母亲吃。
盛情难却,难巨只好收下了,一路上因为惦记母亲,疾走如飞。
回到家里,母亲已经做好了饭,等着他。
难巨忙把煮肉热热端上来,告诉母亲,自己已经吃过了。
母亲看他一脸的倦容,很是心疼,让他赶紧去休息。
第二天,村里的酆媒婆笑吟吟的登门前来提亲。
母子俩目睹又惊又喜,受宠若惊,急急佛去凳子上的灰尘,端茶倒水的招待她。
酆媒婆告诉他们,难巨有福气了,女方家乃是潘老翁的女儿,品貌俱佳,女工也好。
难巨听罢,想起昨天无意中看到的潘老翁之女,虽然只看个侧脸,但能肯定,应是个美女。
当时忙乎着干活,没有多想,如今想想,很是喜欢她。
母亲因为高兴,精神饱满。
进入内室,拿出一个玉镯子,道这是自己的陪嫁,让酆媒婆送给女子作为聘礼。
酆媒婆接过来,仔细端详,高兴离去了。
母亲忙拿出一些铜钱,给难巨,让他抓了一只公鸡感谢酆媒婆。
难巨忙拿起铜钱,抓了一只公鸡撵上酆媒婆。
两家互相道出生辰八字,很快定下成亲的日子。
一个月后,两个人成亲了。
成亲后,夫妻恩爱,珠儿贤惠孝顺,细心如尘的照顾婆婆。
每日都恭恭敬敬的询问婆婆想吃什么,照婆婆口味做。
把家务打理的井井有条,晚上织布至深夜,非常的勤劳能干。
村民们都非常的羡慕嫉妒恨,没想到,难巨样子粗鲁,家境贫寒,却娶了这么一位美貌如花,贤惠孝顺,又勤劳能干的妻子,真是前世修来的好福气。
可难巨每每听到这些,只是笑笑不说话。
因为,他还是不放心妻子,怕妻子对母亲不好。
因为村里有不孝顺的媳妇,他曾经亲眼看到有不孝儿媳虐待婆婆。
每次出去杀猪,他都归心似箭,惦记着家里的母亲。
有一天,他因为出门办事,需要半个月才能回来。
临走时,对妻子千叮嘱,万嘱咐,让妻子好好照顾母亲。
妻子温柔似水,温声细语的告诉他,让他放心,不要惦记家里,办完事赶紧回来,路上注意安全。
难巨又好言好语地抚慰母亲,道自己办完事赶紧回来,让她好好待在家里,等自己回来。
母亲难氏恋恋不舍的拉着他的手很是不舍。
絮絮叨叨的告诉他,出门在外,要好好保护好自己,不要鲁莽行事。
难巨依依不舍地和他们道别。
难巨走后,接下来,珠儿更加勤劳能干,把婆婆照顾的舒舒服服的,什么好吃的好喝的都给婆婆享用。
可虽是如此,婆婆难氏因为儿子对她很好,心里很是不舒服,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鸡蛋里挑骨头,处处为难她。
无端端地训斥她。
珠儿性子懦弱老实,牢记父母的话,嫁过去,定要孝敬婆婆,老人的话都有道理,不可反驳一句。
因此,对于婆婆的无理取闹,她默默忍受着,更加照顾的细心了。
邻居徐阿婆经常过来和难氏相聚闲谈。
看到珠儿甚是贤惠,忙前忙后的样子,很是羡慕。
愤愤不平地告诉难氏,自己的儿媳,不仅不孝,且还又馋又懒。
可是因为自家家贫,儿子好不容易娶个媳妇,都不敢惹她,只能默默忍受。
劝难氏好生待珠儿。
难氏听罢,很是得意,不仅没有好生待珠儿,更加虐待她,对于热乎乎,香喷喷的饭菜,不是咸了,就是淡了,劈头盖脸的训斥她。
珠儿大气不敢喘,任由她打骂。
受了委屈,只要深夜里默默垂泪,也不敢回娘家告诉父母。
当初嫁人的时候,父亲信心满满地告诉她,难巨是个孝顺的人,定会对她也好的!
她不想让年迈的父母失望,担心,只能默默忍受。
半月后,难巨回来了,一进屋,便急急来到母亲跟前,跪在地上,道儿子不孝,让母亲惦记了。
难氏看到儿子,激动万分,抱住她喜极而泣。
过了会,难巨看看母亲,又看看妻子,忽然脸色难看。
对妻子珠儿怒道:“你这个不孝的妇人,我要休了你。”
珠儿本来望眼欲穿的盼望着丈夫回来,万万没想到,他竟然说出此话,大惊,询问他为何要如此待她?
难巨怒气冲冲地说道:“我才走了半月有余,母亲竟然瘦骨嶙峋,脸色苍白,如若你伺候的好,她怎会变成这样子!”
言罢,不问青红皂白,把珠儿打骂一顿。
难氏默默看着,一副委屈的样子。
珠儿甚是伤心,终于忍不住哭起来。
邻居徐阿婆听到哭声,赶过来一看顿时愣住了。
急急询问怎么回事?
难巨余怒未消的指责妻子,自己不在家,妻子竟然虐待母亲。
徐阿婆听罢一愣,随即叹息说:“你真是个愚孝子!老身在此说话句公道话,你不在家,你的妻子野菜煮粥,而你的母亲吃的是白饭,香喷喷的菜肴。这就是她总是在厨房里吃饭的原因,真是个难得的好媳妇,你真是糊涂了!”
言罢,叹息离去了。
难巨听罢,看着哭成泪人的妻子,不再言语。
几年后,珠儿先后生下两个女孩。
一心盼望着孙子的难氏很是不高兴,经常对珠儿指桑骂槐,旁敲侧击的骂她。
珠儿很是难过,变得唯唯诺诺的,默默忍受。
盼望着自己再有孕,生个男孩,让婆婆和丈夫欢心。
一年后,她又生了个女孩。
婆婆觉得家里本来日子不好过,再添张嘴,岂不是更加难过,便让难巨把新出生的女婴扔到野外,自生自灭了。
珠儿知道后,心如刀割,那可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啊!哭的死去活来的。
此后,精神萎靡,郁郁寡欢。
几个月后,难氏病重离世,临死之前,千叮咛,万嘱咐的告诉难巨,一定要生个男孩,让难家后继有人,延续香火,如若不然,自己和他的父亲在地下不会瞑目的。
言罢,咽气了,死不瞑目。
难巨悲痛欲绝,肝胆欲碎,泪水成河,堂堂七尺男儿,哭的惊天动地,死去活来的。
珠儿因为没有生男孩,让婆婆遗憾离去,悲痛欲绝,愧疚不安。
母亲安葬后,难巨精神萎靡,每天酗酒如命,昏昏噩噩过日子,对妻子非打即骂。
两个孩子吓得哇哇大哭,紧紧护住母亲,母女三人吓得瑟瑟发抖。惶恐不可终日。
家里每天都闹得鸡飞狗跳的。
珠儿心如刀割,心灰意冷。
要不是看在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份上,她就自尽一了百了了,痛不欲生,度日如年。
一年后,她终于如愿以偿,有孕在身,喜极而泣。
觉得自己以后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可命运不公,虽生下一个男孩,可她竟然难产而死。
两个女儿懵懵懂懂地看着父亲哭泣,看到母亲躺在床上,“睡着了”,怎么喊也不醒。
急的喊着娘,哇哇大哭起来……
此情此景,让人潸然泪下。
珠儿的父母知道后,一股火双双病倒,先后离世了。
而珠儿埋葬后,家里乱作一团。
两个孩子天天闹着找母亲,有时候,哭着哭着就睡着了,睡梦中喃喃自语地喊着母亲。
而此时的难巨,却很是欣慰,他终于有了儿子,可以为难家延续香火,后继有人,告慰父母在天之灵了。
他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徐阿婆和她的儿媳照顾。
自己抱着儿子去父母坟前,扑通跪下来,大呼:“父亲母亲,你们终于可以瞑目了,咱们难家后继有人了!”
言罢,咚咚咚磕头。
过了会,欣慰离开。
而此时的两个孩子,一直哭闹着找母亲,小的哭的声嘶力竭,抽抽噎噎的。
大的天真无邪的哭着询问阿婆的儿媳徐氏,母亲为何睡不醒了?
徐氏是个没心没肺的人,说话考虑不周,愤愤不平的说道:“还不是因为你们的弟弟,要不是他,你们的母亲怎会死去了,真是作孽啊!”
两个孩子听罢,似懂非懂的看着她。
不大会,难巨抱着小儿过来,接他们俩回家。
回到家里,难巨看小儿睡着了,把他放在床上,出去做饭。
他煮了一锅粥,刚做好,停火,有人急急过来,请他赶紧过去杀猪。
他想着就在跟前,很快就会回来。
便嘱咐年幼无知的两个女儿,看着点弟弟,等他回来吃饭。
两个女儿点点头。
他走后,小女儿歪着头询问姐姐道:“母亲还能回来了吗?我想娘了!”
言罢,又大哭起来……
她的姐姐听罢,抱着她哭起来……
“是不是没有弟弟,娘就回来了,妹妹目中充满了希望,询问姐姐。”
姐姐点点头。
“那咱们把弟弟藏起来,娘是不是就回来了!”
妹妹兴奋的说。
两个小姐妹商量一下,把睡梦中的弟弟抱起来,扔进大锅里。
一声凄厉瘆人的惨叫,姐妹俩大惊,吓得拉着手去了阿婆家,脸色苍白,浑身哆嗦着,结结巴巴,断断续续,前言不搭后语的告诉阿婆。
阿婆和儿媳徐氏听罢,大惊失色,踉跄着跑进去,男孩已经毙命了。
徐氏吓得一下子瘫坐在地上,瑟瑟发抖,悔恨交加。
阿婆听了经过,大惊,大骂儿媳真是长舌妇,害了几个孩子。
过了会,难巨急急回来。
看到此景,心如刀割,肝胆欲碎,把两个女儿打骂一顿。
阿婆和徐氏不敢劝告,大气不敢喘,惊慌失措的回家了。
难巨抱着小儿哀号着……声音瘆人。
两个孩子大哭着……吓得瑟瑟发抖。
难巨就这样抱着小儿,喃喃自语,犹如疯癫之人。
到了晚上,忽然狂风大作,炸雷响起。
难巨呆呆看着小儿的尸体,又哭又笑……?
又一声炸雷响起?,他忽然目光阴冷,忽的起身,把两个又怕又饿的女儿扔出去,把门关上,外面响起凄厉的哀号声……不大会,便没了动静。
过了会,又一声炸雷响起,房盖被揭掉,大雨滂沱……?
第二天,阿婆带着两个孩子出来,目睹此景,大惊失色。
只见难巨跪在地上,已经被雷劈的焦黑,死去多时了。
两个孩子挣脱阿婆的手,跑到难巨的尸体跟前,抱着焦黑的尸体,大哭起来……
围观的村民们目睹,不忍直视,潸然泪下。
议论纷纷,思绪澎湃,五味杂陈,只好把他埋葬了。
此后,两个孩子由徐氏抚养。
徐氏因为自己的快言快语,惹了祸端,心里很是愧疚不安,对两个孩子视若亲生,一家人过着和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