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兵打仗,不能死守教条,而是要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灵活机动地作相应的变化。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减灶,诱敌深入,而东汉的虞诩和羌军交战,就不循常规,大胆创新,反其道而为之,增灶吓退追兵。
◎虞诩西征
东汉末年,中国西部的羌族经常骚扰西北地区。有一年,羌军占领了汉朝西北大片的土地,还包围了军事要地赤亭(今甘肃成县西北)。东汉政府为巩固西北边防,派虞诩带着三千士兵,前去救援赤亭。
虞诩率领着大队汉军,才走到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的地方,就被羌军探到了消息。几千名羌兵抢占了有利地形,挡住汉军的去路。羌军知道后就带了几千士兵,想狙击虞诩的队伍。
这时,要是硬冲过去,羌军兵多,汉军人少,而且地形也是对羌军有利,那准得吃大亏;要是撤退,那就不但救不了赤亭,还会受到羌军的袭击。究竟怎么办呢?虞诩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干脆在陈仓停下来不走了,并且散布消息说,自己这回带的军队还不够多,正在向朝廷请求增兵,等后续部队到了,再一起前进。
羌军见虞诩的部队扎营驻下,又听说朝廷还要增兵,于是放开虞诩,把兵马分成几路,去阻击实际上是空穴来风的增援的汉军。虞诩看到羌军中计,心中暗喜,很快命令将士们拔营出发,朝赤亭方向去了。
虞诩甩开了羌军,料定他们还会追来,就下了一道命令,要部下将士加快行军速度,日夜兼程,每天走二百里路。有人说:“兵书上讲,每天行军不宜超过三十里,我们走这么快,恐怕有危险吧。”虞诩回答说:“救城如救火,当然要加快速度。再说,羌军马上会从后面追来,我们要是跑得不快,那才危险呐!”
◎增灶退敌
可是,虽然虞诩的部队跑得很快,羌军还是追了上来。羌军兵多马快,眼看再有两三天就要赶上汉军了。虞诩瞧情形紧急,想起了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孙膑的减灶诱敌计,于是命令全军将士,每次做饭的时候,多砌一些灶头,逐步增加。比如,本来是十个人合用一个灶头做饭的,改为七八个人合用一个灶头,然后五六个人合用一个灶头,再三四个人合用一个灶头,并且都要用火烧得黑黑的,命令一下达,部下都感到很奇怪,就问虞诩:“战国时,齐国孙膑同魏国打仗,魏兵追来,孙膑每天减少灶数,而你增加饭灶。兵书上说,军队行军每天不过三十里,防止发生遭遇战。现在我们却一天走了几乎二百里,这是什么道理?”
虞诩说:“羌人兵多,我们兵少,走慢就被他们赶上。迅速前进,对方就估计不出我们的情况。羌人看见我们饭灶增加,认为援兵来了。我们人又多,走得又快,他们自然不敢追了。孙膑的目的,是叫庞涓去追他;我们的目的正好相反,希望羌军别来追赶。所以,孙膑用减灶计引诱魏军,我却用增灶计吓唬敌人。减灶表示自己弱,增灶表示自己强,根据不同形势采取不同策略,这才是活读兵书啊!”
汉军的灶头一天天增多,在后面追赶的羌军果然以为虞诩的援军到了,不敢再追。虞诩甩脱了羌军,加速前进,提前到达了目的地。
虞诩到达武都郡以后,士兵还不满三千人。而围攻赤亭的羌军有一万多人。虞诩就命令军队,不要用强弓射箭,而暗暗地发射小弓箭。羌军以为汉军用的都是这种射不远的弱弓,就放开胆子冲上去,集中兵力围攻。虞诩在这个时机,就叫二十个士兵用强弓共同射一个敌人,汉军将士采用这个办法,二十把强弓一起向冲在前面的羌兵射去,至少有十支箭射中了目标;同时,由于羌兵冲得很近,中箭的没有一个不死的。羌兵一下子死伤惨重,他们以为汉军中有很多神箭手,顿时十分惊恐,纷纷后退。虞诩趁机出城奋勇杀敌,很多敌兵被杀伤或杀死。
第二天,虞诩把全部士兵列成队伍,命令他们从东城门出去,从北城门进来,然后变换衣服,再从东城出去,北门进来,这样回转了几遍。羌军看了,弄不清虞诩的士兵究竟有多少,就更加害怕。这时,虞诩估计到羌军要撤退了,就秘密地派遣五百多个士兵埋伏在羌军撤退的必经之路上,等候着羌兵败退逃走。羌军果然拼命逃跑,虞诩乘机拦截击杀,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斩杀和俘获不计其数。羌军从此四散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