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公纪德之碑
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 西泠印社社员 福州 陈根远 拜撰
公讳如兰,字馨亭,其先博陵人也。粤自神农得姓,姜氏肇始,后太公辅周,季子采邑,遂创崔姓。至于东莱封侯,二子分支,博陵方兴。秦汉以降,代称巨族。及至明初洪武迁民,自山西平阳府徙山东寿张,再迁阳谷,复占籍郓城。
七世祖仕魁,字灿斗,诰封文林郎;八世祖光代,字昌远,诰封征仕郎;九世祖镇,字静轩,邑廪生。公即镇之八世孙也。曾祖讳天堂,字子玉,早年因商致富,逢洪水初退,民多困乏,遂广聚田产,家资殷实;祖讳大明,字鉴清,早逝;父讳传瑞,字麟轩,勤于稼穑,忠厚闻于乡里,母张氏;光绪三十三年岁次丁未,公生于郓北程思礼屯,取《千字文》“似兰斯馨”之句,因得名字。
公天赋聪敏,幼受教于本邑庠生王兰昌,略通经史,工习书法。民国方兴,入第六高小,复于新学毕业。怀陶朱之志,有经济之能,南走苏皖,东游济宁。供职于公所,行财会之职。方国势荒乱,政派纷争,公超然物外,遂业教育。时学内乡里文士云集,本里中唯公一人而已。板荡之际,分歧变幻多端;群说纷起,议论更迭不一。公持谨守道,允执厥中,不愿曲承意旨,违离本心。考量再三,弃文从医。初从世父传祺修习针灸,后遍求名手,琢磨于心。得趣于杏林之业,深醉于扁鹊之艺。凡伤寒、本草、金匮之书,无不备览;脉诀、针灸、验方之学,莫不体悟。与薛公从周、崔公如恒合设馆于南园,名曰永春堂。不数年,二公出,独迁家中南堂。妙手得乎方寸之间,汤液效于斟酌之际。疗游丝之有年,挽将危之无数。自是远近遐迩,皆传公名。
后倭人犯郓,祸及蝼蚁。大兴祝融,村寨尽毁,弱民闻寇风而离散,群蝗结戾气而聚妖。恶兵过境,家宅俄为丘墟,公乃倾力重修,惨淡经营。或坐馆问患,或携药出诊,常怀达生之心,不倦济民之志。
民国末造,道未昭明。公循时顺势,济困周穷,广散私产,以迎义师。新国初兴,感应于号召之下,奉才于生民之需。今镇之医院,初为第十六区卫生所,方其始也,十里八乡,聚物集策,名手荟于一处,公为首倡之骨干,当时图影,至今仍存。尔后,日日往返于邨镇之间,奔波于困窘之际。后先后受命坐诊于肖家庙、王沃庄、杨家寨,妙手回春,莫可胜数。公姻亲辛兴屯赵公之幼甥尚在襁褓,突感恶恙,目无生光,命悬阴阳。疾行至程思礼屯,针刺之间,立见生机。本里崔公传桥,久患腹泻,遍觅丹方,皆无效用,求于公处,针剂互佐,登时痊愈。先是,长子师伦避衅东北,欲传衣钵,公北赴苦寒,点拨达生之窍,宏开解悬之门,月余而返,广留德名。
俄而山雨突至,坑灰骤起,义举遇诬,扶危遭难。公秉直而论,申正斥曲,时有明公斥告者曰:“若无如兰公当年广施善举,汝能得生否?受恩不报,已属非义,曷反责耶?”非议者竟不能言。自是公郁于心胸,不能全解。惜天不与福,问诊之际,病患突生。玄妙灵方,遍排他人之忧;回天仁术,难愈己身之疾。初尚能自理,仍手不释卷,问诊不懈。常论杂病于第中,谈医道于床端。弥留之际,犹口授秘方,极悲之中,竟不得传。自疾始至寿终,前后越九载,于共和国二十五年七月终于本里之第,春秋六十有八。
先是,崔氏之祖茔有三,近者皆无隙地,公早卜天年,新择吉地,遍环周边,指东原与长子师伦曰:“此吾身后之地也,汝宜识之。”伦乃请形家相之,果吉。及逝,葬于此。其地长溪傍流,大河北绕,东望梁独,南对邑城,诚一方之佳域也。墓之东南距元嘉颍川郡侯、工部尚书陈守谦墓一里二百五十四步。
夫人渠氏讳敬学,西渠家庄人。家世显于乡里,贤淑闻于宗族。共和国四十七年季秋卒于西宅之东屋,春秋九十有二,与公合柩于东原。公二子一女,长师伦,国初北迁黑龙江省龙江县,有三子三女;次师俊,居里中业农,有二子四女。一女适本邑碱店谭氏,国初迁新疆乌鲁木齐,有二子三女。
赞曰:
似兰斯馨,君子之风。器宇端肃,持谨守中。
杏林既道,仁术曰名。扶危救病,大医精诚。
雝河之水,寿良之松。渺渺东原,圣贤之踪。
龟谋兆域,子孙其昌。英迹金石,终古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