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问题的由来之二(雀方)
李学勤说商代的崇国是商王的同姓,未见他作进一步的申论。而在释读陕西沣西出土的《乙卯尊》时,他说,“1965年长安县大原村发现的乙卯尊,是陕西商代有铭青铜器最重要的一件”,“铭文试释如次:乙卯,子见(献)才(在)大(太)室。白口一、纟耳琅九,ㄓ(侑)百牢。王商(赏)子黄瓒一、贝百朋。子光商(赏)口贝,用乍(作)己口口。举”;李学勤说“举这个族氏很可能与商王室有血缘关系”,他最后总结到:“陕西长安县一带商代为崇国。商末帝辛(纣)在位时,崇侯虎曾譖周文王,事见《史记》本纪。崇国后被文王伐灭,见于《诗经》中的《皇矣》和《文王有声》,是当时一次重大战役,众所熟知。《史记·周本纪》正义云:“皇甫谧云夏鲧封,虞、夏、商、周皆有崇国。崇国盖在丰、镐之间,《诗》云‘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是国之地也”。崇是商朝诸侯,据《皇矣》描写,是有城墉的。据《文王有声》,文王灭崇之后,徙都其地,筑为丰京,可知崇国在今长安县沣西。乙卯尊等二器出于沣西公社大原村,正好在崇国境内,其铭文又载诸侯朝见商王的大事,为探素典籍中的崇国提供了可能的线索,实在是一项重要发现。大原村一带有无商代遗址,有待今后勘查证实”【190】。
《乙卯尊》的族徽为“举”(析子孙)。我一直认为,对举族族姓的研究,《小臣缶方鼎》和《乙卯尊》铭文是最重要的。金文和甲骨文的释读,必须有专业学者互相推敲,才能逼出文意。比如《小臣缶方鼎》中的“大子乙”,这里的“大子”就是太子,如毕经纬之详论就与李学勤之说契合:“甲骨、金文中“大子”的身份可能是解决商代宗法问题的一个重要线索。在已发现的古文字资料中,在康丁以前,“大子”一词与“小王”并存, 但“小王”出现的频率远高于“大子”,其地位应高于“大子”。此时的“大子”仅指商王长子,不分嫡庶。康丁以后,“小王”一词消失不见,“大子”一词出现频率急剧上升,说明此时“大子”的地位急剧提高,而且已兼有“小王”作为王位继任者的权利;同时,“长子”、“帝(嫡)子 ”等具有嫡庶之分的词语也开始出现,反映了康丁以后嫡长子继承制确立的事实,此时的“大子”专指商王嫡长子,等同于后世的“太子”或储君【191】。那么,《乙卯尊》中的“大室”呢?
《乙卯尊》也有学者称《子尊》,还有学者称之为《汝丁尊》。依诸家所释,我们看看《乙卯尊》中举这个族徽的族姓。陈贤芳称为《子尊》:“其中的‘子’常见于甲骨刻辞,尤其是武丁时期的甲骨刻辞。据林沄先生的研究,‘子’很可能是商王同姓贵族首领们通用的一个尊称。此尊的‘子’,则可能是已经降服周天子而与商王同姓的举族的首脑”【192】。陈贤芳对该器的断代并不正确,如李学勤等学者所论,《乙卯尊》是晚商器,所以铭文中的“王”应是商王。连劭名以为此器应称《汝丁尊》 :“此尊从形制看,几乎与周初的保尊没有差别,二器铭文皆铸于圈足之内。汝丁尊铭文的字体明显地早于保尊,例如王字下部作斧钺之形,仍是商代的典型风格。所以,此器当铸造于商代末年,铭文 中的商王应是帝辛,也就是商纣王”【193】。
【190】李学勤《沣西发现的乙卯尊及其意义》(1986年第7期《文物》)
【191】毕经纬《论商代“大子”的身份演变》(2010年第1期《殷都学刊》)
【192】陈贤芳《父癸尊与子尊》(1986年第1期《文物》)
【193】连劭名《汝丁尊铭文补释》(1986年第7期《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