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尘文化”旗下的网络主播在介绍一款化妆品。
受访单位供图
一家创办仅6年的数字文化企业,最近三年实现年均300%的营收增长,成为小红书平台综合排名第一的公司。这家年轻公司是如何在互联网和资本市场实现突破并站稳脚跟的?是否可以提供示范经验?日前,记者来到宁波侵尘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侵尘文化”)一探究竟。
态度: “网络红人不是资产, 而是要去服务的客户”
“侵尘文化”是一家网络红人生态服务机构,业务范围涉及线上广告策划执行、网络红人电商直播、品牌孵化、网络红人代言推广等方面。虽然被外界贴上了MCN(网络红人孵化机构)的标签,但该公司合伙人之一的“小熊”(网名),更愿意将“侵尘文化”看作是“基于数字驱动的一家整合营销公司”。
现在,很多商品都是以年轻人为消费主群体,契合年轻人心理的数字文化企业有着越来越大发展空间。“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制定个性化的策划方案并持续做好精准营销,实现全链路营销闭环。”“小熊”说,这几年,“侵尘文化”长期为雅诗兰黛、海蓝之谜、奔驰、九阳、苏泊尔等国内外品牌提供服务。
为什么取名“侵尘”?“小熊”解释,“侵尘”来自《花间词》中的“衣白渐侵尘”。背后的故事是,古时候一名女子等待远行的爱人回家,她把最美的白衣藏起来等爱人回家那天穿,时间长了,白衣侵尘,爱人却一直未归。“我们公司取名‘侵尘’,寓意为用最好的状态迎接客户、同事、朋友。”
很多数字文化企业把网络红人定位成资产,但“小熊”表示,“侵尘文化”更愿意将网络红人定位为客户,是需要去服务的对象,在企业内部被称之为kp模式(kol partner)。“小熊”认为,这是定位的差异,也是方向的不同,可将其视为“侵尘文化”异军突起的一个原因。
理念:
“以策略输出为主,
更关注怎么让货好卖”
在早期的互联网广告市场上,品牌诉求和市场供给都比较大。网络红人和品牌商很难直接对接,“侵尘文化”这类数字文化企业的出现,成为双方的桥梁。一头是网络红人,一头是品牌商。经过抉择,早期的“侵尘文化”选择了站在网络红人这边。
“我们在服务好网络红人的同时,不断加强广告策略及商业化团队的能力,努力做好网络红人签约与商业化变现的良性循环。当优质的创作者越来越多时,广告商自然会更加青睐我们。”“小熊”介绍,经过数年发展,公司旗下独家签约博主超1000人,粉丝总量破亿,成为小红书APP上广告体量最大的数字文化企业。
“小熊”介绍,公司虽然也有电商业务,但还是以策略输出为主。“部分同行偏向于带货,关注怎么把货卖好,而我们关注的是怎么让货好卖。”“小熊”说,一方面,利用网络红人助力品牌快速成长,为客户做线上+线下的融合宣传;另一方面,通过品牌孵化逻辑,帮助品牌快速实现线上+线下的全链路营销闭环。
策略:
提高人力资源投入
和大数据系统研发
说到“侵尘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小熊”认为,一方面体现在大数据的积累方面,多年的推广经验、营销方案结案、网络红人数据,该公司都有数字化存储,能提前做好效果分析,提高营销能力;另一方面,在不断扩张的同时加强人力资源投入,美化企业办公环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
据介绍,“侵尘文化”今年将投入新的业务系统,能够更好地对线上和线下的业务进行全面实时监测,而且该系统还能够及时为经营分析与财务预测提供数据上的支持,加强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分析管理,加大信息技术的运营,提高业务的效率和服务能力,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
“我们重点‘陪跑’了‘认养一头牛’‘三顿半’‘半日闲’等国货新锐品牌,在全球疫情的大环境下,这些品牌在发展初期更需要好推手,也更有机会做‘冷启动’的突破。”“小熊”介绍,2021年,“侵尘文化”开始布局在淘宝、抖音、得物等多平台上扩张的战略,通过多平台整合以获得更高的品牌预算,目前发展势头良好。
记者 马涛 通讯员 朱碧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