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无字的三哥

童僖

少先队大队长

昨天中午饭后我和妻子去老家塘土湾看望三哥,因为侄子车祸腿受伤刚刚从兰州出院。

一下午都和三哥、三嫂、侄子、侄女们聊了个不亦乐乎,虽说是侄子刚出院,但聊天的气氛非常的和谐热烈,我的目的是让三哥不要有顾虑和太多的压力,聊了好多的往事,后来二哥、大嫂和其他几个侄子们也过来了,家长里短的又一直聊到晚饭后的八点五十分才回家,晚间难以入睡,遂起床敲打键盘想写点关于三哥的札记。

三哥单名倬,这是我们的秀才爷爷起的官名。可是让我至今不解的是,我们弟兄们都有字,可三哥有名无字,只有六斤娃的小名却一直没有字。

爷爷起名时,提前起好,生下男孩挨个取用就行了。大哥名俨,字仲贤(其实现在我大哥是老二,英年早逝的大哥字伯贤),二哥名俊,字季贤(族内排行老四),堂哥名仪,字叔贤(排行老三),五哥名侃,字五福,九哥名偕,字九德,我名僖,字希贤,因我最小,父母哥嫂和庄院邻居们都喊我尕贤。

难道是爷爷忘了给三哥取字了?

或许爷爷预知天命,“子非三凤,孙至八龙”,后来我们弟兄增加到十几个人,都成了七龙八虎了,只有有名无字的三哥是小学毕业。

三哥出生六个月后的一九五四年七月吉日,爷爷就离开了人世去了西方极乐世界。

不是三哥学习不好,是命运。

三哥少小聪明伶俐,好学上进,爱钻研,中堡完校少先队大队长、三好学生、全年级各科成绩总分第一名。

三哥完校毕业那年,正赶上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推翻了考试升学制度,我们家庭成份是“小土地经营”,我们村子一户地主(高姓)、一户富农(朵姓)、一户小土地出租(张姓)和我们小土地经营这四户都属于黑五类,实行贫下中农推荐上学制度,三哥不能上学了。

中堡完校校长和班主任闫义老师都奔走呼号,“这是好学生啊!”

无奈之下,二哥为了三弟的前途,一中不能上了,就去我们公社里的农中(大营湾)给徐某下话求情,徐某扳着面孔鼻子里哼了一声,根本不予理睬,气的二哥至今一提起来这事就对社会不公大发牢骚言之凿凿气愤难消,无法抑制心中的愤恨之情。

三哥只能遗憾的望着校门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从此他就和农业、农村一生相伴。

十三岁的三哥辍学给生产队开始了放牛娃的生涯,一天只记六分工。虽然学校不能上了,但是三哥好学习的风气一直保持着,有书就读,有报必看。

挨到十六岁,吃苦耐劳,精神可嘉,队长们说看不过去了,就给这尕娃记十分工吧!把三哥当成大人对待了。其实在我眼里,三哥早就是大人了。前些年我和他去庄浪河里抬水,他把桶子放到靠他一边,尽量减轻我的负担,去给猪拔草,他拔满背篼,又帮我装满框子,回家得到母亲的赞许,我暗自高兴骄傲的时候也情不自禁的感谢三哥的帮助。特别是我高中刚毕业的那年,我才虚岁十七岁,参加队里春运拉架子车送肥料,力气小,跑不快,一天下来,精神萎靡不振,三哥去给队长下话求情,让我去赶上一对新疆犁牛跟上几个老汉子去犁地、耙地。老汉们说这娃书念哈了,也站在牛后面捋牛尾巴呢。但毕竟比那许多农活轻松的多了啊!

三哥吃得了苦,从不怠工,年终决算时,除了饲养员外是全队工分最高的人。社员们一提起三哥都个个称赞不已,对他的为人、吃苦精神,更对他尊敬长辈,有礼有貌,谈吐言说,温文尔雅,做事诚心,敦厚老实大家赞赏,要不是家庭成份,五好社员非他莫属。

民兵连长

开始挣十分工之后一年,十七岁的他就当上了民兵连长,正好赶上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备战备荒的紧张时期,三哥去兰州友谊饭店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国防战备培训,除了学习射击、刺杀、防毒、挖洞外还学习俄语会话,诸如“缴枪不杀”、“举起手来”、“不准动”等一百句俄语会话常用语。我问他当年的俄语会话你还会吗?他叽哩哇啦的又说了那么多,真是让我刮目相看啊!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他在培训期间专门去南关十字百货大楼给我买了一双蓝色白底、一片蓝白相间宽松紧带的网球鞋,我一直脚穿母亲做的千层底的手工布鞋,第一次穿上商店里卖的球鞋,那个高兴劲呀就别提了,可以说当时用语言无法形容了。

这双球鞋我穿了将近六年,虽然正值青春年华的我好动爱玩,可我只是在过节或重要活动和场合才穿着出去显摆显摆。

这双网球鞋成了我一生永远难以忘怀的记忆伴随着我走过了不惑的五十年。

三哥带领我们塘土湾大队民兵连在全公社参加翻山岭水库建设大会战工地上因为组织得力、指挥有方、突击完成各项任务而获全公社第一名奖励,在咱们全大队获好评而得到社员们的青睐并被传为佳话,由此他也成了少有名气的大红人上台披红领奖、表态发言、座谈、当代表、出席会议等等等等。

让人疑惑不解的是,三哥十八岁够参军的岁数了,去村干那里申请报名参军时,当时的村干却慢腾腾的说:“枪杆子还能让你们这些人手里掌握吗?”不给报名。三哥想穿黄军装的愿望连村子都出不去,一个热血青年的希冀与期望就被他人扼杀在那个政治是生命,政治高于一切的红色革命的灰色摇篮里面了。民兵连长整天背着荷枪实弹的冲锋枪、扎着武装带,带着武装基干民兵排的战士们实战演习、射击训练、拼刺刀、训练擒拿格斗、迫击炮实弹射击、手榴弹、炸药包的使用训练,给他们巡逻放哨、站岗执勤,他们目不识丁,想不到他今天没有背着冲锋枪去报个名,他们却利用手中的权力剥夺或者说我就不给你这起码的权利,当时社会的畸形变态让人费解,三哥至今也对此事耿耿于怀,每每谈及都有点激动不已的为当时的黑暗言说些和时代不相和谐的话语。

生产队长

1979年,二十五岁的三哥担任了我们五队的生产队长。他的聪敏才智也是从当生产队长开始得以充分发挥和体现的。

我们塘土湾大队是一个全县有名的穷队,我们五队工值只有几毛甚至当时连续两年只有二毛几分。三哥当上队长后,积极主动的到处求人、寻找出路,积极筹措资金,购买了两台手扶拖拉机,第二年又购置了五0型大拖拉机,在县城、永登水泥厂等地大搞副业,加上全队上下热情高涨,人工、马车、拖拉机搞运输、做日工,一年下来,收入不薄。由全公社有名的穷队一跃成了全公社工值最高的队。在此期间,三哥发挥他在我县托拉机训练班学习了几个月所学到的知识,经常操着一双油手修理大、小拖拉机,被队里的人们戏谑地称为“拖拉机队长”。

年终决算分配方案一个工值三块四角五分报到公社审批时,公社书记、主任傻了眼,根本不予批复,但他们偷偷出主意让将社员们的工分翻三番,后来五队的分配方案变成了一个工值一元一角五分。全队没有一户超支户了,家家都是分钱户,一户分一千元以上的有好几十户,从而成了全公社有名气的好队了。

一九八一年农村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在我们村开始试点,我们队里社员们都坚持不分田单干,要走集体化道路,只到一九八二年底,驻村工作组以资产阶级黑暗势力阻挠干扰包产到户的推行,并给三哥谈话,你本来就是出身不好,不要在这风尖浪口上栽了跟头都不知道南北了,孰轻孰重请你仔细掂量掂量。

刚刚当了四年队长,欲显身手的三哥在遗憾中悄悄的走下了精彩纷呈的舞台,在没有鲜花和掌声的尴尬境地里卸了妆,结束了带领大家走上共同致富的“辉煌梦”。

生产副厂长

分田单干后他和他的同学共同承包了队里的大拖拉机,到处拉运搞副业,也积攒了一点收入。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开拓创新不敢说,一年后的一九八四年初,他和同族的叔辈童广寿等合作筹资办起了中堡水泥二厂(后称实意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先后当过主管生产的副厂长十多年、财务出纳等。1998年8月,他们又斥资1280万元、总投资3800万元,开始了将土窑、年产7000吨的企业改为机立窑、年产15万吨的规模,该项目是永登县乡镇企业中首家大规模的技术改造项目,后来的实意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曾经是一个拥有200多员工、年产11万吨、年末生产总值达4000万元、年上缴税金100多万元、塘土湾村的骨干企业。他们从八十年代末期开始为全村七十岁以上老人和五保孤寡人员慰问、补助、送煤炭、给衣服等尊老敬老活动,促使全村尊老敬老蔚然成风。二十多年来,为村民发放工资、运费、工程建筑材料费几亿元,为全村修建学校等各项公益事业慷慨解囊,为全村经济复苏、社会进步、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的改善、提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们始终不忘记自己是个农民,是党的富民政策给他们带来了今天的辉煌。家乡办学、修水利,慷慨解囊;村里修路、建桥、文化娱乐活动,极力支持;五保户、困难户生病住院、冬季取暖,给钱送炭;老年人过年过节,慰问看望;谁家困难,生活有问题,借钱帮助;凡是困难家庭,家家有人进厂务工;在他们的带动影响下下,全村尊老敬老、帮贫扶困蔚然成风。

二零一四年,水泥厂因环保治理和其它所有的五小乡镇企业一样面临逼迫下马停产的厄运。又一次失去了舞台,三哥又不得不遗憾的脱下戏装改扮角色了。

文化站长

二零一四年,三哥受聘担任了中堡镇文化站长。

兰州晚报记者瞿学忠以《农村人的腊八粥端出来的是浓浓年味》为题将他的照片、事迹材料和村里的习俗、过年的喜庆气象境况做了深层次的报道。

高姓男孩名字大全(高姓男孩名字大全2022属虎)插图

报道说,塘土湾人一碗浓浓的腊八粥,遵循着传承下来的老礼,用熬了一夜的腊八粥,祭祀开斋,按照老人们的嘱属,孩子们的喧嚣,伴随着腊八粥的香味在村子里的飘逸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身为文化站长的他从村里的老人们的传说、习俗、怎样煮腊八粥、门板上糊上腊八粥、河滩里刨冰块立到粪土堆上、祭祀开斋、打发灶娘娘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等除了详细介绍外还进行具体制作、操作、表演、演示了一番。

上报纸后的他自此新春佳节的开始也开始了充满阳光新意的新生活方式,四处奔走,上下疏通,争取资金,协调土地,先后争取资金一百万元建起了村文化广场,戏台,围墙, 大门,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体育锻炼场地和设施、器材。开展了多次“文化走进塘土湾、魁星文运祝好梦”的大型文艺演出、表彰奖励活动。动员村民捐款捐物恢复了塘土湾文昌会,为考入大学的困难学生奖励、补助资金,对村小学各年级学习成绩前三名的优秀学生奖励,鼓励学生刻苦努力学习、教师苦抓教育质量,倡导村民纪念文昌星,尊重知识,重视教育,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塘土湾村村风纯朴,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村容村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探索出了一条确实可行的好路子。

村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和文昌会的恢复成了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围绕文化主线打造创意性文化的根基,实现人气聚集,从而达到引爆区域,开创塘土湾文化的持续吸引力的一个具体体现而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和青睐。

记者眼里的乡贤

高姓男孩名字大全(高姓男孩名字大全2022属虎)插图1

作为传统礼仪文化“盛会”文昌会的挑头人,在建设文明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创出了具有乡土特色的道路和精神追求的新路子,被满自文记者称赞不已的笔下写成了一名“名符其实的德高望重的乡贤”。

兰州日报记者满自文、张旭永以《美丽乡村不能缺失文化道义》为标题,副标题是,——记永登县塘土湾童倬。对乡村礼仪文化的实践与发展壮大的探索的论述和介绍中,充分肯定的前提下,说“童倬是塘土湾文昌会的挑头人,通过文昌会这几年的奖励和支持,该村的学风更胜以前,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童倬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他懂的好多知识,也是一个热心肠的人,谁家有困难他知道了都会去帮助。”

三哥的确是一个爱学习的人,虽说只有完校毕业的程度,可他现在的水平一直让我刮目相看的同时非常钦佩之余而特别敬重他的这种不断学习取长补短的进取精神。

记者例举了三哥建文化广场、恢复文昌会、用自家的承包地解决文化广场用地、处理村里民事纠纷矛盾的好多具体事例。

如今只要输入“美丽乡村不能缺失文化道义”即可在人民网及其它许多网站看到兰州日报2017年05月18日的长篇专访报道。

记者在报道的最后说,这个村里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这就是文化道义的力量!

是的,这种文化道义的力量后面有三哥辛勤付出的劳动和汗水。

但愿三哥能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继续站好“文化站长”的最后一班岗,演绎好“乡贤”的角色和故事,待等记者的下一次更精彩纷呈的采访报道。

当年我们的爷爷唯独没有给三哥取字,就让满记者的“乡贤”弥补爷爷的缺憾,作为三哥的字吧,也希望三哥能一直无愧于这个光荣而高贵的字号而继续做好他该做而且应该做好的文化站长的事业,我想三哥一定会继续不辱使命,奋力前行,自己把这个字号书写到他平凡而不凡的人生里程碑上。

这是一张图片
专业宝宝起名

添加微信:77562256

免费领取100个高分名字

备注:高分名字,即可领取!

请一定要填写备注,否则不通过!

也可扫码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