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才神游西游,借吴老先生的戏台,和大家聊聊我对西游记的感悟。这个系列打算把涉及各种风物背景、儒释道传说的感悟或者疑问写出来,既是对自己的促进,也给大家解解乏。但愿疫情之下,《西游记》及其“长生不老”这个话题能给我们带来生命哲学的一些触动思考。

吴承恩的春秋笔法:一字揭了天下枭雄的老底

有时,不是英雄不问出处,而是英雄不敢问出处

《西游记》有趣,仙魔妖道,写得热闹沸腾,老百姓看得欢喜,可是理论家觉得不上档次,这其中当以鲁迅的“出于游戏”一词最显没档次。但作者起承转折之间,却也常常有孔子“一字春秋”的笔法。春秋笔法,简单来说,就是知识分子骂人不吐脏字的方法,好比不能吃辣的人吞了一瓶辣椒芥末,身体里火烧火燎又无言以对。孔子的春秋笔法,以开篇《郑伯克段于鄢》为代表,这里就不展开谈了。本文就谈谈从石猴变身为美猴王的剔骨之词。

原文只见作者闲闲一笔:“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作者春秋笔法,一是石猴因为登了王位,自然就上了尊位称“石猿”了——当然,“猿”是否比“猴”真的要尊贵,这还有待考证。不过至少在外形上,猿看起来更高大,也更接近于人的形象。所以,猿猴猿猴,猿还真的在猴之先。

显见的,比照中国自古以来的“上位者”法,“功盖三皇,德配五帝”,自然是要和以前的名称、天下臣民做出区别来的。这个区别也可以说是儒家的尊卑礼制。所以,古时候人人都是自己是“朕”,到秦始皇以后那就是砍头灭族的大罪,这个词被帝王霸占了整整两千多年啊——当然,回归到我们这个时代,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自称“朕”试试,如果不觉得奇怪的话。还比如,古代中央机构六部中的“民部”,自李世民当皇帝后,为了避讳,就改成了“吏部”。这样的例子当然举不胜举。就拿作者吴老的时代,嘉靖皇帝的宠臣“张璁”,因为和皇帝朱厚熜的“熜”撞衫了,乞赐皇帝改名“孚敬”。该人物祖籍浙江温州,现还有故地遗庙旧址。

这个总结起来就是我们古代文化的一个特有的现象“避讳”制度。不仅为尊者讳,也为长者讳,比如读过《红楼梦》的读者都能记得贾雨村很八卦地对冷子兴说:“我说那个女学生每次都把敏字增减一两笔,原来如此。”猜猜,贾雨村面对这个天性聪颖、风流自成的小学生,在想些什么呢?猜测人家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避讳制度其实就是礼制在文化教化中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读西游记,看它一时上天入地,一时三头六臂,千变万化,腾云驾雾,厉害得不得了,可是,它就是脱不了儒家的规训在里面。无论是天庭的玉帝,还是西方的佛祖,还是这下界花果山水帘洞,都离不开等级制度上下尊卑的规训。

聊完改名这事,下面就要聊一下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情况挖心剔骨的讽刺:将“石”字隐了。

先静一静,猜想一下古往今来的枭雄或者成功人士看到这个词该有多么闹心挠肺——就如全身披乖、威风凌凌的美猴王突然不小心露出了红屁股——光腚了。

隐去“石”字,再美化甚至神化自己的行为过往,当然翻开历史也比比皆是。这种美化分两种,一种是自个美化的,一种是别人拍马屁美化的,当然这两种其实也可以算是一种。比如,汉高祖刘邦,发迹之前,吃喝嫖赌不务正业,实在是乏善可陈,可是人家有手段,最后厉害了,当了皇帝了。史书该怎么写呢?当然神话了。于是什么“高祖斩白蛇起义”“什么赤帝之子战胜白帝之子”的神话就造出来,通过天人感应这一套,把皇帝比附到“仙帝”品格,一下上了格调,高大上了。再比如我们当今,看娱乐(当然也包括其他的方面),有流量的时候个个称王称霸,厉害得不得了,等犯了事,或者黑历史被爆料了,往往都是180度大转折,刺激小心脏啊。

说起这个隐藏自己出身的事,历史上影响最大、做法又反其道的,堪称明朝的嘉靖皇帝了。这个皇帝是很有故事的,虽然他在历史上评价不算好,但手腕心胸还是有的。而且这个皇帝大概也是作者暗戳戳内涵“长生不老”的主要影射对象之一。这里我们就只谈谈嘉靖皇帝在对待自己出身的问题上干了多么厉害的一件事。

嘉靖皇帝在还是朱厚熜、张璁不用避讳改名的时候,只是一个藩王的儿子。他的父王是兴王,1519年去世时他才10来岁,是唯一存活的儿子。1521年,他的堂兄朱厚照——正德皇帝驾崩了,没有留下继承人。凑巧,正德皇帝也没有个亲兄弟。这下皇位继承人往前追溯,就追溯到兴王这一支。因为兴王(朱厚熜的父亲)是正德皇帝的亲叔叔,正德皇帝父亲弘治帝的亲弟弟。当时的首辅杨廷和与皇太后张氏就有意13岁的朱厚熜为继承人。

按照宗法惯例,朱厚熜继承弘治帝(亲伯父)传下来的皇位,就得以“入继”的法子改认亲伯父为皇考(死去的老爹),认张太后为亲嫡母太后。这样子,也算得上“名正言顺”。当然,按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确实点形式主义,可是古人是很认这个的,“后继有人”这个词不是随便说说的,关系到香火、继承的大事。(其实哪怕是现在,只要符合程序,过继、领养关系也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朱厚熜照办了,可是,很快他就不满意了。为啥?

导火线就是朱厚熜母亲上京时的礼仪问题。礼部安排皇帝的母亲蒋氏以亲王妃的礼仪进京,这激怒了蒋氏和年轻的皇帝。蒋氏在京城门口(通州)听到儿子要改继香火的消息,非常愤怒,拒绝进京了。可不,人家是奔着当太后来的,改继香火后,从法理上儿子就不是她的了。而年轻的皇帝呢,也默契地配合了母亲的行为:要跟太后辞呈,不当这个皇帝了。开玩笑,皇帝是哪能辞职的呢?(虽然像隋文帝、萧简这些帝王也随时任性一下或者反抗一下。)在这当口,上文提到的张璁(张孚敬)写文大力支持皇帝《大礼或问》,对嘉靖以弘治帝为皇考这一要求的正当性提出质疑。

虽然群臣反对,可是怎么能一日无主呢?那人们就像失去了太阳没法活了,天下就要大乱了(虽然不知道根据在哪)。于是,张太后和大臣们退让了,这下除了蒋氏被尊为太后,嘉靖的祖母邵氏(非嫡妻)也被尊为太后。也是,一个也是封,两个也是封,既然妥协了,何不干脆点。可以说,这是除开国皇帝上封自己的祖先三代以外,很少见的情况。

事情到这结束了吗?当然不是,这一礼仪之争持续了好几年,直到嘉靖追尊自己的父亲为皇帝而告终,大获全胜。人的要求是会一步一步上升的:母亲蒋氏被封为后,父亲难道只能是个亲王?既然父亲母亲都上了尊号,贵为帝后,那再尊伯父伯母为法理上的皇父皇母岂不多此一举?总之,大臣们和皇帝周旋了几年,其中还爆发过一次集会请愿——跪在宫门外哭喊明朝的开国和最近一位皇帝的庙号——太祖、孝宗。当然,当锦衣卫出动后,这批哭老祖的官员们就被下狱了。

这个事件对儒家的礼仪制度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宗法礼制的基础其实是孝道,这是构成小家稳定、大家牢固的基础。当如果孝和礼发生了冲突,该怎么解决?这个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礼制的内构性,这恐怕是当时的人都没有想到的。

这个事件,当然不是“隐”这么简单,而是一种“大显”,要给自己的出身甚至上溯三代加尊号,所以反过来当然也是一种“隐”,一种对本来面目的掩盖。当然,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身家清白,一穷二白,想要隐也没什么可隐的。要隐的都是大富大贵之人。是羡慕还是腹诽,反正是够不上的。就比如石猴,当了大王,有了类别心,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当然,对于枭雄来说,英雄不是不问出处,而是不敢问出处,也许黑历史太多了。但有一种人,指鹿为马,颠倒黑白,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那就不是枭雄,而是宵小流氓了,这不仅不要腚,脸也不要的。碰到这样的,要么就干过他,要么就躲远点吧。

最后,以问道的方式结束吧。

问道:吴老,那石猴当了大王,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老底要开始遮掩了,造神马上开始,这是寓意真假要开始交错了吗?

吴老:不要过度解读。

问道:那换个问题,如果您身边有朋友高升了,开始有分别心了,您会怎么看?

吴老:人往高处走,多正常啊。

问道:那您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呢?能不能分享一个?

吴老:不要窥探隐私。

问道:那能采访一下您对礼仪大事件的看法吗?你更倾向于哪种观点呢?

吴老:看个热闹罢了,小老百姓起什么哄。

这是一张图片
专业宝宝起名

添加微信:77562256

免费领取100个高分名字

备注:高分名字,即可领取!

请一定要填写备注,否则不通过!

也可扫码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