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以前上培训班时,每次说一个方案,老师都会讲到这句话,这是文人的说法。不打没准备的仗,是普通人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不管哪一种说法,都反映出提前准备的重要性。
然而在《被太阳晒热》这本书中,主人公赵生辉创业时,完全是凭着一腔热血,就一头扎了进去。
从韩国留学回来的赵生辉,手里有勤工俭学的五十万存款,计划开店创业。敢想敢干的年轻人,在第一次去商场,就定下来店铺的位置,还交了定金。面对女友刘晓娜提出的疑问,也没有放在心上。他想开的店,是一个集韩国美食和服装以及可以看电影的包间。而他选的商场,目之所及都是农村,周围的人群是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刘晓娜认为周围环境与店铺定位不搭,周遭消费者不一定会认可店铺的理念。但是在赵生辉看来这一点也不是问题,他认为,他的店铺,是给大家带去美的,没有人会拒绝对美的向往。
付完租金后,赵生辉开始装修。在接了N多装修公司的推销电话后,赵生辉才发现,开店得取得消防通行许可证。一般的装修公司弄不了,专门的消防设计公司报价高。这件事,让赵生辉相当挫败。
历经千辛万苦,取名为韩尚乐的店铺开始营业。短短半个月,赵生辉已经感到营生难的巨大压力。作为服装,他的牌子比不过周围那些品牌,知名度也上不去。而作为餐饮,它既不在商场负一楼的小吃圈里混迹,也不在四楼专门的餐饮楼层扎堆,孤零零的一个,在二楼的角落里,相当没有存在感。而偶尔有顾客进来,看了菜单又会蒙圈,面对纯韩式的菜名,顾客只能自行脑补点菜,结果必然是失望大于期望。
后来,店铺在商场里男装店张姐的指点下,赵生辉亲力亲为去拿货,服装生意好了起来。还关掉了餐饮区开辟了童装区,在十二月,居然当月营业额都突破了二十万大关。
在这个创业的最后,是面对商场下的套,赵生辉拿了二十万的补偿装修自愿撤场。
这也许是一次失败的创业,但是其中仍有赵生辉跌跌撞撞成长的喜悦。如果,在故事的开始,他能够计划周全一点,或许在后期不会那么被动。如果他在店铺选址时结合周围环境考虑一下,或许在开业时不会面临顾客看不懂菜单上的菜名的尴尬。如果,他在创业时先进行一番市场调查,可能直接就开成了女装店。只不过,这些都是马后炮的假设。
敢想敢干,正是年轻人的特色。那么,为了让自己的想法落地后更容易生根发芽,在开始前,有个周密一点的计划,是不是也挺不错的。
虽然年轻不惧怕失败,但是,收获成功不是更好么?难道有人,在做事情时,真的是奔着失败去的?虽然我们总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是我们想拥有成功这个孩子。
做一个计划吧,为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