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作为我们国家的开国领袖,他是很少有机会跟家人们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杨开慧所生的三个儿子,因为时代背景的原因,跟毛主席在一起的时间非常的短,而他的两个女儿则陪伴他的时间相对较长。
在两位女儿的心目中,毛主席既是一位情意绵绵的父亲,同时也是非常严厉的一家之长。毛主席对自己的女儿也有非常美好的期许,这直接体现在他给女儿所取的名字之中。
根据毛主席身边众多的工作人员回忆,俩姐妹的名字出自于中国古代的伟大著作《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说,有修养的人应该言语滞后,而行动在前,通俗点说就是少说话,多做事。
毛主席给妹妹取名李讷,姐姐取名李敏,就是希望她们能成为这样的人。
其实这姐妹俩的名字应该倒过来,姐姐叫李讷,而妹妹叫李敏。因为根据中国人传统取名字的次序,应该姐姐在前,妹妹在后。然而,因为妹妹的名字是先取的,而姐姐的名字是后取的,李讷在这一点上占了“便宜”。
中国的先贤老子曾有名言:“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意思是说最正直的人看上去似乎很容易屈服,最灵巧的人看上去似乎特别的笨拙,最能言善辩的人看上去似乎说话很迟钝。
这句话跟孔子的“君子讷于言”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的俗语中也有“贵人话迟”的说法,毛泽东则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些话都在告诉我们,“讷”这个表示迟钝的贬义词,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反而是珍贵的品质。
姐妹俩的名都取自于同一句话,但是二人的姓却不是来源于一个出处。
李敏是毛主席与贺子珍所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只有小名,那就是“娇娇”。据说,李敏刚出生时,邓颖超前来看望,抱着她说:“真是个小娇娃,一个小娇娇”,毛主席听了,便说:“对,就叫娇娇吧!”
后来贺子珍前往苏联学习,毛主席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女儿,娇娇过了一段吃百家饭的日子。在她三岁那年,毛主席将娇娇送往了苏联与妈妈团圆。在那里,贺子珍带着娇娇与毛岸青、毛岸英俩兄弟度过了一段艰苦的岁月。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由于衣食供应都严重短缺,相依为命的四个人遭受了太多的苦痛。娇娇直到祖国解放之后,才知道自己父亲的身份与名字,这才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根据李敏的回忆,当她回到毛主席身边时,依然使用娇娇这个名字,直到她小学毕业要上中学时,需要一个正式的名字,毛主席才给她取名叫李敏。至于,为什么姓李,毛主席没有明说,只是跟她讲了1947年胡宗南攻打延安时,自己使用了“李得胜”这个化名。由此可以推测,李敏的“李”姓,来源就是毛主席的化名“李得胜”。
李敏的妹妹李讷同样姓李,但是来源却并不相同。因为李讷出生时间是1940年,当时毛主席还没有使用“李得胜”这个化名。她的姓其实是来源于她的母亲李云鹤(江青的原名),在当时那个时代,特别是在革命队伍里,跟随母亲姓的女孩子非常多,因此李讷姓李也并不奇怪。
毛主席为两个女儿取的名字,包含了一位父亲对她们美好的期许,他经常告诫她们:“你们是我毛泽东的子女,处处、事事、时时都要夹着尾巴做人,做一个普通的人。不要说你们是毛泽东的子女。靠我毛泽东不行,还是要靠你们自己去努力、去奋斗。不要把我挂在你们的嘴边上去唬人。”
在毛主席培养子女的独立人格方面,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深有体会。叶子龙就曾回忆说:“进城后,一次吃饭时,他对李讷和我的两个女儿讲过古人梁鸿‘不因人热’的故事。说是东汉时期陕西扶风有个文学家梁鸿,因写了讽刺封建统治者的诗而遭到迫害,不得不隐姓埋名远走他乡,靠打工度日,一家人穷得很。邻居对他说,我这里有火,你用它来做饭吧。他却回答:‘童子鸿,不因人热也’。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要从小立大志,不靠天,不靠地,更不要靠爸爸,要靠自己解决问题。’”
在李敏与李讷进入师大女附中学习的时候,毛主席叫王鹤滨带着她们去报名。校方要求在登记表上填写家长的名字,王鹤滨没有了主意,就拿着登记表去问毛主席。
“主席,学生注册登记表上有一栏要填写家长的姓名,如何填法?”
毛主席连看都没有看登记表,就说:“你带去的学生,就填你的名字嘛!”
王鹤滨立刻就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他不愿意让孩子有特殊感,也不愿意给校方添加精神压力,让他们对孩子有特殊照顾。这样,李敏与李讷在学校中也不会被孤立起来。于是,家长姓名那一栏上,就填上了“王鹤滨”三个字,从此王鹤滨也成为了她们名义上的家长。
成为了李敏与李讷名义上的家长,自然也会拥有家长的责任。比如有一次,李敏就拿了一封男孩子写给她的情书交到了王鹤滨手里。
王鹤滨对待此事非常地认真,他问李敏:“你喜欢他吗?”
“这怎么说呢?”李敏扭捏着,不知从何说起。
王鹤滨见她这个样子,大概明白了她的意思,于是像家长一样地说:“你们的年龄都还小,如果你喜欢他,可以互相通信,了解了解。”
听了王鹤滨这样的话,李敏立刻就羞红了脸,她紧张地问:“那要怎么回信呢?”
“你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回呗!”
李敏还是不明白,继续央求着问:“那,如何写呀?”
于是,在她的请求下,王鹤滨帮她出了一些主意。
因为毛主席经常说:“不要过多地去干涉孩子们的事”,他也不止一次地提过:“不要刹孩子们的风景”,所以王鹤滨旧按照毛主席的理念,依着李敏的想法,处理了这件事。
这就是毛主席教育子女的办法,他从不干涉孩子们的自由,他更希望孩子们能独立自主地生活,不要依赖父母,更不允许他们打着自己的旗号谋福利!毛主席做事的所有准则就是以人民为先,以国家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