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
参考第1段,茶叶的百科全书是“《茶经》”。
《品茶要录》、《大观茶论》是北宋时的著作,《茶疏》是明朝时著作。
问题二
参考第3段,陆羽被称为“茶圣”。
问题三
参考第9段,陆羽的对答说明了煮茶难在“掌握火候”。
问题四
参考第4段,陆羽认为最初是“入药”。
问题五
倒数第1段,“唐朝”时期传入日本。唐朝很多名人,都很传奇。陆羽就是其中一个。陆羽是个被遗弃的孩子,不知道父母是谁,他是被一个和尚捡到抚养长大的。但是他长大后,不愿意做和尚。他曾唱过戏,演丑角,还挺成功的。
陆羽有文化,他的名字是他自己取的。他拿《易》自己占卜,得到这么一句“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于是给你取名陆羽,字鸿渐。不知道《围城》里男主人公的名字是不是抄袭陆羽的。说到陆羽,就得说《茶经》。这本书,有三卷之多。
现在咱们日常生活中,茶文化很泛滥。像日本那种茶道,中国人学的不多,关键是中国人不拿这个当回事,茶叶当然分品质,但是这东西,它就是一个饮品,没那么多穷讲究。
但是茶,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唐朝那会儿,可不是这么回事。唐朝以前,拿这个说事的不多。那为啥唐朝突然就火了呢?
首先它和僧人的生活有关。僧人的清规戒律中,曾经有一条“过午不食”。为啥?很简单,你一个僧人,天天不劳动,要是还吃那么多,社会怎么容忍得了。释迦摩尼就定下了规矩,早晨起来,僧团的人,都出去要饭,不准挑,只要有人给了就不能再要了,大家要的饭,集中在一起,中午一起吃,一天就这一顿饭。下午饿了咋办?要么喝水,要么忍着。
到了中国之后,慢慢的,僧人就有个折中的法子,下午吃茶。注意是“吃茶”。有些方言,还保留了这种说法。
唐朝那时候,大概就是把这个茶叶,弄干,磨成末,吃的时候,放在一个陶瓷小锅里,跟煮粥似的,再加盐啊等等一堆的调料,然后喝下去。
茶文化逐渐兴盛,到了宋代的时候,市井文化繁荣,大街小巷里有很多吃茶的地方,有专门的“茶博士”给顾客煮茶。这个时候的茶叶,发展出了一种极致的“龙凤团茶”。就是把茶叶蒸软了,弄到模子里,压成形,甚至有龙凤的图案,再烘干。极费功夫。皇家使用的,都是这样的极品团茶。
到了朱元璋的时候,看到这东西太过靡费,直接禁止皇家使用,不准进贡了。那皇帝不吃茶了?那倒不是,改为更加简单直接地冲泡了,茶叶,只要烘干了就行。慢慢地原来费工费力的市场高端货团茶,就消失了。
当然不管是陆羽那个时候、还是朱元璋那个时候,他们见到地茶,都是直接杀青烘干的,也就是类似现在绿茶的工艺。红茶、乌龙啊等等这些做茶的工艺,历史其实都没那么长。
说到茶,就不能不说水。现在著名的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天下第二泉,都是陆羽评定的,可谓影响深远,都是著名的人文景观了。近代有著名的二胡曲子《二泉映月》,这个二泉,就是天下第二泉的简称,在无锡惠山脚下。
至于乾隆附庸风雅,评定北京西山玉泉山的泉水天下第一,那是后话了。